葛陆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青庙营幼儿园, 072550
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与课程游戏化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最为闪耀的两颗明星,从理论到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课程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作为根植于教育实践的两种理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思考
引言:
随着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一线教育者的密切关注。而对于幼儿来说,快乐是生活、学习的源泉,对于教育者而言,轻松是教学的主旨和核心,只有找到最佳的切入点,灵活地组织游戏教学,才能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幼儿真正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最大化地开阔幼儿所接收到的范围,帮助幼儿领略到所学内容的真谛,品读出快乐,感悟出知识的内涵。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有效的游戏教学,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学习、实践的资源,多角度开发游戏中的内容,把握住游戏教学的主旨,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之联系
(1)追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回归幼儿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即在幼儿园课程中儿童立场的重归,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理念确立的过程。“生活、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的学习途径。”从“十五”教育部课题到江苏省游戏化项目,全面开展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正是基于对游戏和生活重要价值的正确认识,寻求通过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解决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割裂、脱离幼儿实际生活以及日益严重的“小学化”等问题。(2)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不是改改教案、多组织一些生活和游戏活动就能达成的,需要一场从更新教育观、课程观到课程资源、组织活动等全方位的变革。经过多年研究,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都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诸多观念也被认同,但这还不够,在实践中也反映出系列问题。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都需要转变教师观念;需要重审当前课程,找出差距;需要拓展课程资源意识,从生活中挖掘资源;需要梳理课程意识,以生活的逻辑和游戏精神组织多样化的活动;需要确定以幼儿发展为最终追求的评价体系。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策略
(一)开展多样的游戏形式,拓宽幼儿的学习范围,提高学习能力
进入幼儿园后,幼儿所接受的知识和领域,越来越广阔,而一旦碰到枯燥乏味的知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而学习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为此,幼儿园的教师要认识到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恰当地引入游戏教学,规范幼儿的行为,改变幼儿的学习思维,让幼儿的意识更为开阔。内心接受新知的范围,更为丰富,自主地进行学习,不断地促进幼儿的不断成长,让幼儿对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例如,幼儿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由于单纯地读、背古诗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视频。然后采用模仿的形式,积极的以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体会到农民的辛苦,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高效的开展启蒙教育。
(二)走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无穷魅力
“自然”教育,那是针对现在的孩子基本脱离了大自然,习惯于宅在家里与电子产品为伴,孩子们的生活都是家长给安排好的,形成了“庭院盆景式教育”。记得在一本书中提到:大自然默默无语,你不主动地探索追寻,就得不到任何答案,而你一旦敞开心扉向自然提出问题,它就会给你回应。也就是说自然给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机会,它不会像大人一样直接地告诉孩子现有的知识,而是等着孩子们去探究、去发现。与自然的对话,孩子是主体。孩子在与自然的对话中锻炼观察他人、感受他人、体贴他人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你、我、他三重世界的自然交融。同时,自然又是十分丰富的,是取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不需要刻意地为孩子们做什么,只要把他们带入自然,多与自然互动,他们就有了乐趣与美好。
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给孩子营造的心理氛围要是自由、宽松的,孩子可以在你面前自然地展现自我,玩自己想玩的,做自己想做的。可以将孩子带向真正的大自然;在幼儿园营造适合于孩子的“自然”环境;将孩子们“丢”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自己探究,然后组织讨论提升经验;教师踩点,发现值得探究的事物,然后带着孩子们去探究,教师通过追问激发孩子们自主探究;教师与孩子是同样的探究者,平等对话,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教育者”;游戏的体验缺一不可。
三 、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化的意义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许多幼儿游戏包括生理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例如:
(1)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育。幼儿在散步、跑步、跳跃、平衡、投掷、钻孔、攀爬、挖掘等游戏中,身体的许多部位被锻炼,运动得到发展。
(2)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当一个孩子玩玩具,扭动和转动,剪辑和粘贴,拼贴和绘画,玩,他的手肌肉训练,手指动作变得越来越精确。
(3)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和肌肉的发育发展。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脚得到锻炼,而且还能使幼儿的躯干得到锻炼。
(4)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各种技能得到了锻炼,并且日益完善起来。
(5)游戏有助于幼儿对自己身体机能的认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自己喜欢做什么事情等。
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游戏在幼儿的情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又能使幼儿良好的情感得以发扬,不良的情感得以控制和矫正。
(1)游戏让孩子有机会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等情绪都可以在游戏中完全正确地显示出来。
(2)游戏能让孩子充分体验快乐。小孩子喜欢游戏,游戏是以快乐为原则的,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带来极大的快乐。
(3)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有很多事情让孩子感到害怕。游戏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少对孩子的恐惧,从而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的心理健康。
(4)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宣泄。“游戏治疗”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游戏是孩子发泄自己不良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游戏使孩子的情绪变得平静、缓和,有利于抑制、降低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
四、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游戏化的实践探索
1.教师积极发现具有游戏性的教学资源
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是游戏发展的重要源泉。幼儿游戏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这个基础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替代。幼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游戏也就越丰富多彩,幼儿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与游戏的水平成正比。
(1)要发挥幼儿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看电视、看木偶戏、进行小型科学实验和开展教学活动来拓宽儿童的生活。
(2)要利用幼儿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外出参观、郊游、野餐、邀请社区有关人士来幼儿园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加深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对周围生活的印象
(3)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可鼓励家长利用空余的时间,带着孩子出去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总的来说,幼儿园开展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亮点。作为幼儿园教师,要立足本园的实际,从上述教学方法入手,恰当地组织游戏化教学。以此为基础,拓宽幼儿接受知识的范围,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合理地布置游戏化教学。精心地安排,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营造趣味性的学习、生活氛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智慧,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4-5.
[2]张玲.浅谈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解读[J].才智,2018(24):169.
[3]顾琦星.浅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