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南校区 山东 德州 253300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效利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本文主要针对巧用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巧用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后习题;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引言
在语文教学利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秉承着单元整体编排、理清转化系统等原则。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巧用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一、巧用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
(一)单元整体编排
语文教科书是围绕着单元语文要素整体编写单元的教科书常规单元(相对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而言)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整体性横向而言编排的单元各板块之间,以语文要素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整体。纵向而言,随着年级升高,单元主题递次推进和单元课文内容的丰富性,对单元主题的认知也更丰富、深入。教学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整体性,促进深度学习。教师应以单元整组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的课文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整体呈现,充分发挥教材与教学的叠加效用,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感受
(二)理清转化系统
教材解读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厘清不同板块的各自承担的教学义务与责任,以及板块之间的教学勾连。如单元课文是语文要素不同文本运用的呈现系统,如一个单元有几篇课文,语文要素在文本中要有几种表现形态,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是“得法”与“用法”的关系。为此语文要素的表现形态具有同质性单元教材的“口语交际”“习作”是语文要素最主要的运用系统,“语文园地”内容与单元课文之间存在着项目的对接,主要起着整合、提升、拓展、巩固和运用系统的作用。同时,单元教材已包含着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课外阅读系统,由“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等组成,应该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单元教学要从语文要素出发,分散教学、有序推进、整体呈现、多重构建。
二、巧用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一)导入微课教学,制作语文要素专题
微课是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下所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打破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给予教学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从一节微课视频的时长来看,大都能够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门槛。
对此,再利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微课的应用,并通过微课来制作语文的要素专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在微课教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课上学习同课下学习的结合,提高教学的整体性。学生在把握语文要素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步伐来进行思考和学习,也需要在课堂后进行自主探究和巩固。教师通过微课视频所制作的语文要素专题,并在于提高教学整体的,系统性并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并使其在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落实分层政策,对焦学生差异
一般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差异,也会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异。期间如果教师仍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难免会持续加大部分学生的边缘化,不利于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后习题布置的过程中落实好分层教学政策,要能够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来制定教学策略,布置教学任务。对此,在语文要素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要素的内容,将课后作业习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其中必答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选答题则是对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考查。不同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水平来进行选择性的回答和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课后习题完成的针对性,提高课后习题完成的效益。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明确课后习题布置的目的并非是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率,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使学生通过课后的习题练习能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并同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语文要素为线索充分吸收语文知识。
(三)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需求
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新课程改革后,也对当前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始终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从过往的教学工作展开来看,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并且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仅仅将分数作为唯一的指标,从而也导致了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对此,在教学评价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原有分数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期间可以结合语文要素的内容,分别针对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展开评价。例如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以此来充分凸显出每一个学生的专长,并在专长的导向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同时根据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结果,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此来实现组内学生的互补,营造出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巧用课后题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可通过导入微课教学,制作语文要素专题、落实分层政策,对焦学生差异以及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需求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课后习题布置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文红.巧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为例[J].福建教育,2018,000(040):P.38-39.
[2]王苏芳.把握课后习题的特征,落实小学语文要素[J].科学咨询,2020(8):94-95.
[3]刘岱雯.如何用好课后练习题,落实语文要素[J].华夏教师,2020,000(0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