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张继川
[导读] 小学是学生身体以及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

        张继川
        中阳县金罗镇道棠小学校  山西省吕梁市  033402

        摘要:小学是学生身体以及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显著地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以及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该种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课本的知识能容进行教学,还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方向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将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如何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策略
        一、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具备灵活性的思维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性的理解,提高其语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所谓的灵活性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首先,在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在对一个小问题或者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对该知识点或者问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思维引导下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其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其思考的全面性以及深度,为其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对学生迁移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新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关系的连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迁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未见过的问题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对该问题进行解决。而这种灵活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际问题及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灵活的思维。
        (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能力体现在思维的发散性,该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思维惯性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接触新鲜的事物与内容。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于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学习得较为深入时,在进行语文题目答题时往往会用相同思路的语言及表达顺序,而这种惯性思维造成的结果会让学生在遇到其他类型的问题时,往往第一反应是采取习惯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很难解决该种问题,对教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阻碍,并对学生在后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长期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求异的思维模式
        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的。不管是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或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其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具备多样化的,且小学生由于还处在一个思维发展的阶段,对其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对语文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其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二、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以及分析等,使其能够掌握一套有效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思维方法应用上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建立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中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般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在这种严肃紧张的教学氛围之中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自我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语文的成绩,而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静夜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寻找更接近学生思维方式的动画片,让学生先感受一下静夜思中李白所描绘出来的场景,在对相关动画片观看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其所看到的动画片内容对其自身的感受进行表达,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其自身发散性思维以及求异思维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表达了对所见场景的感受之后,再引导学生对画面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练习,逐渐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其抓住问题核心的能力。且在学生进行自我观点表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观点中存在明显的错误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敢于表达自身观点以及其丰富想象力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其所表达中错误的部分进行详细地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仅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字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更加明确,在对三点水这个部首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列举“江、河、湖、海”等具备三点水旁的文字,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该文字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让学生注意到其都具有相同的部首时,再通过对这些文字所表达的场景范围进行解释,再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三点水旁所携带的秘密呢?”,当学生答出三点水旁的文字都与水有关时,则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促进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之中通过有效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 结语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小学生由于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为懵懂的阶段,其自身还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思考方式上还很稚嫩。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时,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逐渐渗透式的教学,且应该适度以及适量地引导,并且由于这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引导过程,教师要带着包容的心态,允许学生在此过程中犯错,并积极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改正,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天椿.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71.
        [2]苏小丽.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31):84-85.
        [3]易晓丽.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