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张爱华
[导读] 自小学语文教材更新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语文要素”

        张爱华
        明溪县实验小学 365200   

        摘要:自小学语文教材更新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语文要素”。抓住了语文要素,就紧抓语文的本体性内容,从而把蕴藏在文章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智慧传达给学生,克服长期以来把文章的内容讲解当成教学内容的弊端。一般来说,要落实好语文要素,我们要从整体入手、寻找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与推进,然后聚焦课后练习题,精准选点,确定教学目标,徐徐展开,细致点拨,分步进行,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有效实施;课后习题;
        
        引言:当今社会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跟以往相比,更加清晰、有关联性,因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前瞻后顾”,一般来说, 语文要素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主题之间的关联,语文知识、方法与策略的关联等,要用好语文教材,首先要有整体意识。教材重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把各个语文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个年段、各个单元、每篇文章当中,这些要点如沙滩上的珍珠洒落在课文的导读处、课后的思考题当中,需要教者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序列化知识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一、.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好作品。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也将更加充足。语文课后练习将涉及到一些“读一读”“阅读字词、语句”等,这些地方都是文本中好的字词和句子的聚集地,学生可以完成与主题相关的练习,更好地理解文章,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词语的积累,并意识到词语积累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抄写,而是把它们与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与教学体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而应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字词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插入,以增加学生的语言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在阅读训练中使用与课文阅读相同的好词句,而是要根据内容合理地扩展,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
        二、运用课后习题,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为: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取故事,然后说出他们感兴趣的一般意思或情节内容。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一些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词语来讲故事,或者根据上下文顺序来描述。教师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练习开始教学。
        三、运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清文章内容,感悟文章语境,为文章的后续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课后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发挥其作用。以《唯一的听众》教学为例,其中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学习弹钢琴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作者的这些变化。这个问题不仅引导学生思考,而且对学生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阅读,并标记出作者在弹奏钢琴时内心的变化和行为的变化。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心理变化,从而深入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沮丧—懊恼—羞愧且有些自信—十分自信”这一作者心理变化以及“害怕在家练习—小心离家练习—回家练习—上台演奏”这种行为变化,为了了解文章主要是基于作者的心理变化开始的行为描述。然后,老师要求学生读两遍这本书,并分析作者改变的原因。通过有效的练习,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地对课文的线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感知课文的整体。
        四、运用课后习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教材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体要呈现出语文要素,以便呈现出语文要素,避免单一教学的枯燥性。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生活,掌握语言知识,合理运用语言知识。通过分析各种课后习题,我们可以得知其中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许多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词语和生活经验,说出与每个季节有关的农业活动。有的运用现实案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些课后练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习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效地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语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后练习题目在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课后习题构建高效的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苏芳. 把握课后习题的特征,落实小学语文要素[J]. 科学咨询, 2020(8):94-95.
        
        
        2.王锋. 把握课后习题的特征,落实小学语文要素[J]. 山西青年, 2019, 000(014):P.149-149.
        
        
        3.李珂. 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课后习题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 教育视界, 2019, 000(014):P.49-51.
        
        
        此论文作为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市级立项课题《聚焦语文要素 用好课后习题 提升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JYKT-20084)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