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佳
汉川市城关小学 湖北省孝感汉川市 431600
摘要:核心语文素养概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小学综合语文学习中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前提下,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语文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建议,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施
引言
为了改变“仅关注语文本身”和“仅关注知识点的掌握”的趋势,许多教师在综合语文学习中整合了许多跨学科的内容,但却忽视了语文地位,因此出现了“非语文”和“泛语文”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将语文知识综合化,并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将理论研究与语文综合学习的实践探索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小学实施综合语文学习的问题分析
(一)问题情境创设不足,语言实践缺乏驱动性
当前的状况造成了一个综合状况,语文小学的综合学习问题还不够,导致语文实践作业的动力薄弱,直接反映在学生对老师分配任务的理解上。很多时候,学生不了解一项活动的要求,他们总是需要重复多次,使得该活动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教师无法准确地了解学术状况,学科太深或太难,与学生的经历相差太远,导致活动缺乏情境。另一方面,语文教科书本身所安排的综合语文学习内容还不足以提供相对具体的情境并给予学生真正的综合性学习,以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上下文的内涵。
(二)方法指导不足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使用学生自主性,但是鉴于小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许多老师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会删除一些链接,或者在师生之间缺乏确定主题的合作,或者缺少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活动的方式。缺乏足够的活动准备,对学生活动放任自流,这样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思想和能力。在综合性的语文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未能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导致缺乏顺序和系统的培训学生方法。
(三)资源整合欠佳
资源整合不足将导致缺乏对学生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内部支持。引导学生收集审美经验并内化文化认知存在不足,丧失了语文核心素质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各种活动和各种内容中,学生可以体会语文,欣赏图像并感受情感。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丰富了对中国非凡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加深了对多元文化理解的了解。
二、小学语文综合学习实施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语言实践任务
1.基于实际生活,提供问题情境。以小学情况为主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首先给学生真正的问题情境,包括实际的作业、实际的角色、实际的环境和实际的问题,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旨在克服这种问题。因此问题不应太困难或太容易,它必须反映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学生的生活,并且必须是可行的。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困难问题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沮丧,这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规模,有针对性的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看法,并为发展综合语文学习创造条件。
2.围绕语文的应用设计情景。在设计小学综合语文学习的情境作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任务显示的问题,以及它是否可以指向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全面使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技能的问题。
例如,在基于实际情况“被遗忘的小学生活”的主题学习中,围绕着学生从小学毕业的情况,学生可以举行班级会议或举行毕业晚会,但是很容易偏离语文范围,而且任务没有针对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整合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织小组委员会并撰写活动记录。活动记录内容包括:选择课堂活动的照片和写作说明,共同挑选课堂纪念品,课堂日记报、作文、笔记等,显示同学的成长过程,并互相采访以写个人传记。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种内容,最后由编辑委员会整理并编辑成“书”。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在活动记录写作作业中进行相互访谈、交流、写作和阅读,使用“作家”和“编辑”的身份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
(二)有效指导为思维发展提供支持
1.多维度指导学生选择主题。在今天的小学语文综合学习中,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和师生自主开发的内容通常以大主题带领小主题的形式进行。大主题通常来自教材的内容,或者是由老师和学生确定的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而小主题则是由每个学生或小组根据特定活动确定的。在学生自己的主题选择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交流思想、选择活动主题,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活动主题。
2.支持学习活动设计的计划策略。为学生提供程序策略是在询问的主要点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和应用知识,以支持综合性的语文学习。程序策略指导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提供适合知识性质的特定程序策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指导,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拓展资源,内化审美文化滋养
1.结合生活实际,消除审美文化距离。审美、文化和饮食体验都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获得收益,但是一些传统文化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并且学生没有与这种文化联系的经验,也无法形成学习的动力。语文的扩展与生命的扩展是一样的。在小学阶段的语文综合研究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现活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体验丰富的文化,并在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美的影响。
2.融入社会文化,丰富审美文化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关是指与社会生活中时事的关系。这要求老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深入思考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注意各种现象和社会话题。
结论
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提出了十多年,在语文课程应用方面并不陌生,各方的研究也逐渐成熟。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实际上并不乐观。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下,提出了核心的语文素养,为小学综合语文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概念,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美羡.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227-228.
[2]陈桂元.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J].文学教育(上),2019(08):168-170.
[3]孙之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34-35.
[4]王萍.论课程整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9-11.
[5]杨杨,李新,马丽彬.人教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设计的问题与建议[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01):38-41.
[6]张兰兰,张海燕.基于PBL的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设计——以“遨游汉字王国”主题为例[J].教育参考,2018(04):77-84.
[7]万银洁.从课程出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4-10+2.
[8]刘智越,丁敏,郑洁.当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才智,2017(3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