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中阳县金罗镇金罗示范小学校 山西省吕梁市 033402
摘要:小学生对学习并没有太多的自律性,大部分都是依据自身直观的感觉和喜好进行学习与认识事物。因此,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其能够保证充足的情绪和良好的状态进行知识的吸收。同时,浓厚的兴趣引导下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并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状态。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兴趣所在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快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出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策略
1 深入了解学生,寻找有效方法进行兴趣激发
对于学生的了解是一个课堂开启最基本的保障。假如教师并不了解学生情况无法设立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更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思考,也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有效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书面材料、与学生相处、访谈、询问家长以及以往所教教师进行每一个学生情况的了解,并真正罗列好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总结出学生普遍关注的方向。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进行一些数学小游戏,例如:数字接龙、数字歌比拼来进行了解学生对于数的认识。然后进行第一节课生活中的数课程引出,让学生说一说、认一认生活中的数字。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依据数字的形状进行想象,例如“1”像一根木棍,“2”像一只小鸭子,“3”像耳朵等等,教师让学生踊跃进行自我想象的表达,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情况的观察,针对每一个学生有一种总体的判断,针对一些不积极参与,或者是对于这些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再次深入的了解,从其性格特点以及日常喜欢玩的事物出发先拉近好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欢,愿意和教师玩在一起,进而有利于教师挖掘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自身出发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对于未知的知识点保持有良好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时也要做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让其能够自觉的进行学习,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好自身基础。
2 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基于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做好教学活动设计,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说,这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必须的。而良好的教学活动能够快速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瞬间吸引到学生注意力。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处于一个懵懂年纪,大部分的心思都在玩耍上,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花心思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当中,并从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从小学生成长特点方向进行思考,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较少,对于新奇的事物兴趣较大,并在色彩和动态音频类事物敏感度很高,尤其是动画。其次,教师要了解小学生课余所玩耍的游戏、电视、关心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最后,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行为状态出发进行课堂活动设计,让课堂能够更加灵活,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游戏。例如:在进行生活的数这一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形式进行玩具图片的播放,先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玩具吗?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的玩耍中投入的课堂当中。然后,又问学生这些玩具应该怎么玩,很对学生必定会踊跃发言,并积极与同学分享着自身玩具的强大功能,以及自己的技术。
接着教师再通过动态视频来播放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专注的看着教师的投屏,然后放出一个综合图片,让学生说是图片上的小飞机有几架、汽车有几架、机器人有几个、球有几颗等等,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将生活引导到学生自身,询问学生有没有清点过自己的玩具?不同类型的玩具有多少个呢?让有整理过的同学进行讲解自己的玩具,也让没有整理过的学生回家进行自己玩具的整理,下一节课来告诉老师答案。对于整理过的同学回去重新清点一下,看看是否是正确的数目。如此一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进行了生活中数的认识,同时也引导了学生课余对于生活中数的巩固,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自身学习的兴趣。
3 利用学生好奇心,精心设疑进行新课导入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应当紧抓这个特点进行新课导入。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设疑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学习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及学习兴趣。一般的实施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利用教学工具进行问题设立,并给与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并分出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答案的讲解。最后教师进行学生答案的整理分析紧接着进行新课的引入。
4 设立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让其拥有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其能够快乐的融入到学习当中,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应当设立好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处于良好的教学环境当中,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点与生活进行良好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应当设立好课堂目标,并明确学生的学习程度。然后建立好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多元化的素材进行课堂情境营造,让整个课堂就是一个情境,让学生认为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最后,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能够积极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数学学习。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 多样化评价,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小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是对于赞美、对于评价总是很在乎。在幼儿园的时候学生得到一个小小的红花都能够回家高兴的展示给家长、邻居、身边的同学看,开心的分享着自己得到奖励的兴奋。对于小学生也是不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都非常习惯赞美,在评价和赞美中能够找到动力,能够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要把握好评价的功能,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肯定,鼓励学生持续的学习,激发学生深度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生的肯定。
6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教师职责,认真负责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学生的深度了解,进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数学课堂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为课堂主体,科学合理规划课堂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培养出对学生终生有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苏红.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J].文理导航(下旬),2021(04):38-39.
[2]刘艳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0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