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珍娣
滨江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215505
摘要:随着生活化、游戏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幼儿能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就是说幼儿园的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入实际生活例子,让幼儿科学活动更加生活化,才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基于此,本文就挖掘生活素材,开展幼儿科学活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活素材;幼儿教育;科学活动
引言:幼儿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生活化、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方式。现行的幼儿园科学教学内容多数都可以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趁早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形成研究意识,习惯性的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让新的生活素材融入课堂中,把实际生活和科学活动有效结合,从而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参与科学活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生活材料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情境
科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是开展科学探究的根本。在每一次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对事物充满兴趣时,都意味着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展开有效的科学研究活动。在与幼儿交谈时,他们的眼光总是有神的,仿佛闪烁着智慧,反映着思考的光芒。有些小朋友会认为汽车能跑是由于轮子转动,直升机可以飞上天是有螺旋桨转动等。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幼儿对此类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选择科学活动内容。比如,某次科学活动,教师开展以“有趣的旋转”为主题的科学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作为教学情境,让幼儿能够快速进入科学探究的状态,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教学工具,让幼儿亲子动手体验科学奥秘,让幼儿对科学活动和旋转体验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呼啦圈、陀螺和风车等旋转的物品作为教具,可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幼儿对科学探究主题的体验感。幼儿通过亲自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大胆的想法,提升了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1]。
2让幼儿科学活动应用便捷化
便捷化,就是给人们带来方便。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斯宾塞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能够有更美好的生活。“营救积木宝宝”,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他们主动积极地寻找材料,反复操作,寻找自己的伙伴,主动与他人合作,不断地努力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能从成功营救积木宝宝的结果中获得快乐。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和经验。比较长短,学习连接,看似简单朴实的游戏,实则蕴含了巨大的能让幼儿获得教育的价值。不论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要以提升幼儿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让他们拥有能够适应不断成长带来的各种变化。科学的启蒙教育应该把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周边环境作为教学基础,让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经验贴合,让幼儿在教学中学习和培养的能力可以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次一位幼儿把蒙台梭利的教具塞进保鲜膜的卷筒里,再用两根圆积木正好卡在卷筒两头的空隙中,幼儿学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面临的问题, 从此更加充实自身解决问题的经验。这就证明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某些困难时,教师或父母切记不能立马帮助他们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是要通过不断引导、启发,让幼儿懂得用过往的经验来解决。在科学活动中多多加入现实生活元素,才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怎样有效培养幼儿生活技能,把多种潜在教育因素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在以往的生活技能上不断培养新的技能或优化升级已有技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说在主题为“多种多样的糖果”的科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对糖果的喜爱,孩子们积极地讨论,掌握着剥糖纸的各种技巧,交流与讨论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语言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乐意探索,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多种技能的渗透与结合更加丰富了科学活动,也科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2]。
3开拓幼儿视野,让幼儿在生活中了解科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事物充满兴趣,那么,那么他就有足够的好奇心对这件事物展开探究和学习。科学知识大多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刚刚接触科学知识的幼儿强烈的好奇。让幼儿懂得各种科学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这才是让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举例来说,现在的幼儿科学教材中“会吸水的杯子”“睡莲花开”等科学主题都起到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入教材之外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来拓展教学,比如让幼儿明白苹果熟了之后为何会掉在地上或者水加热后为什么会沸腾。对这些现象,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幼儿就很难深入理解。但如果老师带领幼儿开展实验,那么,幼儿就能在实验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简单的、生活化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自主构建思维模式,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再如,开展科学小实验“小水滴旅行记”的时候,幼儿发现水滴加热之后会变成水蒸气飘向空中,飘到玻璃片上,又变成了小水滴。发现这一科学现象的时候,幼儿感到非常兴奋。然后,老师可以讲述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将科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这些科学小实验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又非常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既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幼儿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3]。
4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
幼儿的科学活动不仅来源于幼儿园,更多的来源于生活的周边环境等。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要注重从幼儿的周围生活中挖掘。例如:在初冬时,带幼儿到附近的公园走走,幼儿偶尔对小树身上缠着的草绳产生兴趣,各种讨论及猜想在幼儿身边弥漫开来,然后通过各种行动来证实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展开了相应的主题活动,孩子们的想法得到证实后兴奋不已,幼儿在讨论中寻找小树过冬的其他方法,后形成了主题,通过主题的学习,幼儿对周围事物开始认真观察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4]。
5选择生活中的科学活动内容,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最好的科学教育素材往往都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亲身经历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比如,幼儿在生活中经常玩的一些游戏、经常做的一些事情等都和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平衡这个科学知识点为例,很多幼儿经常玩的跷跷板就是和平衡有关的科学知识点。在科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结合幼儿经常玩的一些游戏,深入挖掘幼儿游戏中的科学知识内容。继续以“跷跷板”这个游戏为例,幼儿看到跷跷板非常高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玩。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将幼儿分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跷跷板。他们亲身体验了跷跷板这个游戏,就能感受到平衡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5]。
结语
总之,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教学可以使幼儿认识到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也能提高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幼儿园老师在开展科学活动课的时候,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润斐.挖掘生活素材开展幼儿科学活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11.
[2]朱艺婷.浅谈如何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J].才智,2020(16):60.
[3]许圆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76.
[4]陈芝.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8):70-72.
[5]蒋平.生活化: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新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