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茶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与幼儿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张雪
[导读] 中国茶文化作为本土的传统文化,应古为今用,得以传承

        张雪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 江苏 徐州
        摘要:中国茶文化作为本土的传统文化,应古为今用,得以传承。3—6岁幼儿可通过故事、游戏、亲子实践等适宜的形式对茶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通过园本课程的实践发现,幼儿对中国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的同时获得了全新的发展:茶之奇能发展幼儿探究能力;茶之美能提高幼儿审美情趣;茶之礼能引导幼儿重孝道、爱家乡,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关键词:本土茶文化;园本课程;幼儿发展

一、茶叶之奇: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微经典编委会编著.跟着茶经学养生[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10]一片小小的叶子,足以引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幼儿喜闻乐道的课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合的茶文化知识和方式进行课程渗透。例如在节庆活动中,渗透关于茶的元素。我园在中秋节庆祝活动中,专门邀请了茶艺师进行茶艺展示,之后请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泡茶,再由幼儿向长辈敬茶,共同品茶。
        过程中,幼儿展开了关于茶的讨论“我爷爷喜欢喝茶”,“我们家有茶叶,我爸爸买的!”“我也喝过茶,我喝过水果茶。” 幼儿好奇于茶叶在壶中的起伏舒展,平时喝过茶的幼儿甚至能说出一些茶叶名称,这些都成为课程的生发点。
1.茶的分类:认识六大茶类,提高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我国主要有六大茶类,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形态、颜色、味道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区分。
         《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在开展茶文化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和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茶的奥秘。例如,幼儿在进行茶叶的对比中发现,红茶的颜色发黑、发黄,生闻味道“有点儿像烧炭的感觉”,绿茶则是绿色的叶片,闻起来“有点儿青草的香气”。冲泡后,红茶的茶汤是橙红色的,绿茶的茶汤是黄绿色的,而且,两种茶都可以用热水冲泡,但是红茶用冷水是不容易泡开的,绿茶用冷水却可以泡开。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茶叶的实物,对茶的种类进行了学习和探索,提高了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2.茶的制作:了解茶叶,对事物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茶叶的制作大致包括几个步骤: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制茶等。

该过程有较强的科学性,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本《春茶》、图片和动画等形式,与幼儿共同探讨茶的制作过程,同时,请专门的制茶师参与到课程中,为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提供支持,幼儿对茶叶从一片小小的叶子变成最终可以冲泡的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茶的功效:亲子品茶,实践家园合作学习。
         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功效,比如老白茶可以消炎、普洱茶可以通便等,这些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探索和实践的。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园合作更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设计了调查问卷,幼儿到生活中调查、记录、分析,了解家庭成员的喝茶喜好及喝不同茶后的身体反应,然后共同讨论,设计家庭成员的健康饮茶方案,通过亲子共同学习,实现家园共育。
二、茶器之美: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1.欣赏制作茶器,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茶器之美,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在游戏中制作茶器,感受动手的乐趣和创造美的成就感。幼儿阶段,除了欣赏各种茶器之外,还可以设计茶器,无论是绘画,还是超轻黏土制作,甚至是陶土制作,都可以成为幼儿设计、制作茶器的一种方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自主创造。
2.布置茶席,提高审美情趣。
         除了茶器,茶席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可以利用一些自然材料进行茶席的布置,用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进行点缀、装饰,将自然之美与茶器之美相融合,将课程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茶礼之仪:引导幼儿重孝道、爱家乡,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沏茶、敬茶是友人来访时必不可少的礼节。在中国古代,有“摆器示意”“捂碗谢茶”“端茶送客”“浅茶满酒”等礼仪。这些都可以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幼儿通过故事理解礼仪、学习礼仪。
         除了饮茶礼,对于幼儿来说,还有敬茶礼,这正体现了中国的孝道文化。以茶奉师长,以茶敬长辈。《纲要》中社会领域的目标对幼儿提出要求“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表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幼儿的社会性是在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茶礼仪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通过敬茶,幼儿感受孝敬长辈的文化,通过行动,幼儿获得爱老敬老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开展茶礼教育,应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比如,大班可以开设茶馆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掌握茶礼仪。小中班可以通过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在“家庭”的情景中,通过材料的投放,开展晚辈给长辈敬茶等游戏情节。另外,也可将茶文化融入到表演区,在表演茶艺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礼仪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为幼儿的礼仪素养积累经验。
四、结论
         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本土文化资源。幼儿教师应发现值得并能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的茶文化内容,与幼儿共同探索,将中国本土的茶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让幼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