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幼儿声音,建构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班班本活动《“幼”见邮局,恐龙来了》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娄园园
[导读] 幼见邮局,是我们的无心插柳,也是课程的惊喜生成。

        娄园园

        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幼儿园
        
        一、故事缘起:幼见邮局
        1.幼疑惑
        幼见邮局,是我们的无心插柳,也是课程的惊喜生成。当第一个孩子将自己在邮局里的照片带到了班级,瞬间点燃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去过邮局的孩子发现还有小伙伴不知道邮局的存在,兴奋地开始科普邮局这个特别的地方。从孩子们的对话中,猜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对邮局里的人、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2.师回应
        孩子的疑惑背后,教师看到了孩子缺失的经验,并及时地回应和支持。为更好的支持幼儿认识邮局,教师从媒体资源、文本资源、家长资源入手,梳理可利用的素材。
        3.共小结
        找到了可利用的资源之后,教师和幼儿通过集体谈话,亲子交流等形式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经验,并及时小结梳理关于邮局的认知网络图。
        
        二、实地考察,幼进邮局
        1.罗列疑问,邮局里寻找答案
        随着师幼对邮局的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越来越重,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细节,教师和孩子一起记录这些细节的疑问之后,实地考察成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于是我们开始了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实地考察前,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信件在邮局里会发生哪些故事?怎样在邮局里存储贵重物品?等等疑惑,教师鼓励孩子在寻找答案之前先从人、事、物三方面进行自己的猜想,并和同伴交流。
        我们发现,当教师这样做以后,孩子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实地考察的目的,还能自发地根据自己的猜想,以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相互交流,表达自己对邮局里的人、邮局里发生的事情,邮局里存在的物品,可能的装饰的猜测,自然而然地根据相似的表征进行分组和分工,找到小组合作的同伴。在这个时候,教师则在孩子分组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精炼每个小组的考察内容,明确自己实地考察的重点区域。
        2.交流设计,孩子们看到的邮局
        实地考察回来之后,孩子们个个都很兴奋,都有新的发现想要告诉同伴,告诉老师。从中,教师感受到了孩子们浓厚的交流兴趣。不过这次,教师不急着让孩子说,而是接着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画,用另一种语言,记录各自看到的邮局,设计乐家想要的邮局
        看孩子第一次的设计,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对写信感兴趣,她的设计图里会更多的出现邮箱、邮筒等元素;有的孩子对快递配送感兴趣,她的设计图里就会出现货柜、体重计、快递包裹等等……不管哪个孩子,都能把实地考察的发现融入到设计图中,在设计中凸显出房间功能。不过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幼儿在空间布局上的预设比较少,房间的主题、色调考虑也不足。不仅如此,孩子的设计往往欠缺操作性,比如邮局车,停车场,自动取款机……这些物品往往不适合在乐家的房间中呈现。
        3.乐家邮局,功能的筛选和整合
        发现问题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了空白的房间,抛出问题,让孩子在实际情境中根据房间大小、空间位置,思考:我们邮局的功能、布局、风格、色彩?
    幼儿的话    教师提炼
写信            “在这里,我可以给我的好朋友写信,她之前和我在一个地方学跳舞,现在去别的地方了,我写信她就能收到。”    温暖:写信是一种温馨的联系方式,能够传思念,表达情感,让人温暖。
礼品            “妈妈陪我在邮局的礼品区买了邮票,我可以回家集邮。”
        “我在礼品区买了特别好看的明信片,送给我的好朋友。”    快乐:礼品区有许多特别的礼物,能够当作礼物,给别人,给自己带来惊喜,让人快乐。
快递        “我陪妈妈一起从邮局寄东西给奶奶,邮局很安全,不会把东西弄丢。”    可靠:邮局的快递安全可靠,可以帮我们把重要的东西送给重要的人。也可以保护我们重要的东西。


存储        “邮局里有很多保险柜,存着好多爸爸妈妈的钱和宝贝,我们也可以在邮局里存宝贝。“   
休息        “我喜欢邮局的休息区,我和妈妈在邮局排队的时候,就坐在椅子上玩游戏,妈妈一直陪着我。“    陪伴:每次去邮局,都能感受爸爸妈妈的陪伴,大家一起做特别的事情,让人快乐。
        经过幼儿的谈话和讨论以及教师的助推,我们凝练出了孩子们对邮局的印象:邮局是一个可靠、温暖、充满爱的地方。以这个印象成为设计核心,也成为孩子解决其他问题的标准。
        三、恐龙来了,幼画邮局
        1.定功能,画邮局布局
        当孩子们明确了自己想要在乐家邮局里做哪些事情之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会参考班级区域的格局,将乐家的空房间分割出了几块不同的区域,在设计中呈现自己想要的写信区、配送区、寄存区、礼品区等等,并对应的画出需要的家具、摆设等。为此,在第二次的设计中,孩子们更清楚自己想在邮局里做什么,相应地需要在邮局里投放什么。也有了对空间布局的思考,自然地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2.定布局,画邮局风格
        通过孩子的第二次设计,我们也发现幼儿陷入了新的瓶颈:怎样凸显乐家邮局的风格?
        为解决这个问题,师幼最先开始搜索网上的主题房间图片寻找灵感:各类主题游乐园、主题公园、主题房间、以及艺术馆等,在一张张照片中寻找凸显主题的设计共同点:在设计中可以凸显一个主题元素。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普通的家具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明确了方法之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选择什么作为主题元素?
        这个问题孩子太会回答了,女孩子们说小花,爱心,男孩子说汽车,变形精钢……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装饰一个充满爱心的邮局,听起来就是一个很快乐的点子。
        在这个疑问的解答上,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 不同的灵感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一套宫西达也的绘本《霸王龙》,这套绘本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可是,怎么把绘本放到邮局里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看这个张着嘴巴的恐龙,我们可以做一个张着嘴巴的恐龙邮箱。”
        “看这个黄色的甲龙,她好温暖,我们可以变成装饰图案。”
        ······
        孩子们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创意无限,不过也有许多方法是不便于真实操作的。为此,这一次,教师和孩子从创意的实操性和美观性两个角度出发,开始了局部的设计,把绘本里大家喜欢的恐龙请到乐家。
        孩子们局部设计图很多,恐龙的邮箱各有形态,恐龙的货柜各有创意,恐龙的墙饰各有特点……这个时候到底怎样的效果更好呢?教师选择提供支架让孩子尝试各种可能,民主选出最终的设计图。为此,教师将孩子们的局部设计图打印成区域材料,供孩子们在游戏中重组成一幅完整的设计图。
        3.定风格,画邮局色彩
        第三次的设计图,风格突出,并且获得了全班幼儿的喜爱,邮局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只剩下色调了。
        巧的是,因为我们的主题元素来自宫西达也的绘本,所以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找联想到了绘本中的配色。同时,班内的燕健一还分享了他的经验,他去过宫西达也的恐龙绘本馆,还带来了一些照片。当孩子们被特色房间里鲜艳的配色吸引,教师顺势引导孩子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认识对比色和相近色。
        最终,我们选择了令人温暖愉悦的黄色作为主色调,完成设计图的上色。
        四、小结语:
        回顾整个过程,无论是是孩子还是老师,都有收获和感动。对孩子来说,她们能够将陌生的绿色邮局逐渐内化成乐家的恐龙邮局,将想法付诸实践,收获自信和满足;对于教师来说,在课程发生的过程中,能够全方面梳理资源,合理利用媒体资源、文本资源和家长资源,助推幼儿经验的积累;能够及时梳理幼儿零散的经验,及时串联,推动课程的发展;能够发现幼儿每一次设计的内涵和闪光点,不断深挖,辅助幼儿完成有灵魂的邮局施工。整个过程,始终成为幼儿需要的助力,也是我们课程指导的一次成功体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