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黄伟军
[导读]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黄伟军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摘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在掌握数学教学大纲内的知识点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引言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并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特征来设置教学活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过程定义为“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造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机械化的特点。而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从长远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发展状况,清晰认知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将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无法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也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成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阻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尚未深度挖掘教材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一部分一部分的顺序进行教学,尚未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同时,因教师尚未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这样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三)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
        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将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展示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并不在意。课堂教学中运用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而这种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思维,提高对于教学内容的自我反思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还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将来的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中学阶段的其他课程,数学这门学科更加关注对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分步讲解习题正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在做错习题后的自我反思能力正是提高这种逻辑的正确方式。例如,当教师在教授“二次函数”的第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用习题练习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使学生判断和总结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此外,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也是如此。

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抽象知识的使用情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生活联系,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所以,在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断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例如,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以照片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和小组成员沟通和交流,找到其中的规律和特征。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如飞机的两翼、建筑的外观、床等,结合生活中这些轴对称图形,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轴对称图形,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小组合作为基础所进行的探究式教学。在进行合作探究教学前,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详细规划,以确保课堂秩序。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应给学生提供有探究兴趣的问题和任务,加强相关的引导,让学生把兴趣点集中在数学知识上,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共同分工合作,并适当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敢说、善说、善辩,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力集中,学会倾听。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然而,抽象思维需要教师的耐心培养和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促进者,需要以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的认知现状与抽象知识之间出现的矛盾,构建出具体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结,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完成思维的积极转变,进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图形的旋转”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并探索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笔者首先构建具体情境,导入新课,即:钟表的指针、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叶片,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旋转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请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将风车叶片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以此引导他们说出旋转的抽象概念。此外,在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时,笔者构建具体化的操作情境,并请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实验活动,找到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进而归纳出旋转的基本性质。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积极构建,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高效,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进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构建起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缪琪.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24):42-43.
[2]赵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6):13-14.
[3]张鸿.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下),2019(12):94.
[4]梁晓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57.
[5]常金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19(36):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