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熊传志
[导读] 国家正在一步步地实行新课标改革

        熊传志
        武汉市马房山中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国家正在一步步地实行新课标改革,当前初中数学也在就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彻底摒弃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在这一关键性过程中,大部分初中院校和数学老师开始探索或引进一些创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并更加有助于学生们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解。于是,问题导学法便如春风化雨般走进全国各大初中,走进学生们的数学课堂内。本文根据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及其特点,试析这一方法在当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改革
        随着初中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的地位中越来越重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并不在于让学生们学习到正负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概率问题、正反比例函数、相似、几何图形等内容,而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模式以及对于三维立体空间的理解。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支持并引导学生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这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将大有裨益。当然,这是我们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美好愿景。我们立足当下,便会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最终的愿景很美好,但我们首先要立足当下,一步步调整改进。
        1.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1.1该教学方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是指老师们以开创性课堂问题为指导,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兴趣,促进日常数学教学的正常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这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先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思考空间,供学生们思考与学习的一种方法。而这一方法重点在于老师所提出的开创性课堂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绝对值”时,首先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创性问题,例如“什么符号可以让数字变身为正义,无论其之前是否正义”“有一个符号很奇怪,它可以让负数变为正数,但不会让零和正数发生改变,这是什么呢?”“有一道门很独特,它可以辨别其中经过的路人的善恶,并对坏人加以感化,使其变为好人,你知道它的名字吗?”等等。之后老师给学生们一至两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各抒己见、交流讨论,最终老师在今天的课堂教学当中揭晓答案。
        1.2该教学方法的特点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这一问题不仅要与这节课所要讲的关键内容相结合,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并非一眼就能得出答案。该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答案不唯一性,且该问题提出的目的并非是得到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比如,在“二次函数”时,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们留下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抛物线?”“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有哪些?”“你能手动创造出一个抛物线吗?”“抛物线有什么特点呢?”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提出后,我们可以适当“留白”,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们展开头脑风暴,然后与其他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最后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自己探索答案,这个答案也许并不唯一,但这些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试析当今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中,百分之七十的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但从未教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现了教学与生活脱轨的现象。与此同时,初中教学任务量大,课堂难度大,学生们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数学时,便十分困难,而老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疑在极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们迎难而上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们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更加畏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一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刻不容缓性,以及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
        问题导学法这一创新型方法的出现,为学生们带来了一丝曙光,这让学生们看到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们走进课堂,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们意识到初中数学并非有想象中的那样难。


        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3.1创设问题情境
        在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新化提出。这一问题不仅要基于该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要融入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时候,我们试想两个问题,第一个“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进购一批班级文化插画,一共有A、B两种类型,一件A类型插画8元,一件B类型插画4元,进购量不超过四十件,进购成本不超过600元,最多能进购多少件B类插画?”,第二个“老师要奖励学生们冰激凌,冰激凌一共有抹茶味、草莓味两种口味,抹茶味冰激凌单价为3元,草莓味冰激凌单价为4元,全班有30个同学,老师有100元,该如何购买呢?”老师可以试想哪一个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答案可想而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设问题情境选择的重要性。
        3.2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
        当老师们在课前提出问题后,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们一定的思考空间。而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合作交流探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拓展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最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可以锻炼交流能力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远远达不到的地步。
        3.3拓展和互动
        在学生们们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后,老师要在先与学生们进行一定的课堂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对于今天课堂内容的了解程度,学生们现在存在的误区以及学生们思考这一问题的独特角度等等。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实则给老师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可以让老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学生们心中的疑惑。
        简言之,这是一个师生交流信息的环节,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4采用前后呼应的方法进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在上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老师对学生们的思考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因此老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一一解答学生们在思考与探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前后呼应的方法,让学生们置身于数学之旅中,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解疑答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们对此次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4.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问题导学法的第一步是设计题目,在此过程中,老师必须把握好问题难度,控制好渐进顺序以免直接击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最初的中等难度慢慢提高。
        其次,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象是学生,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的体验感。因此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时,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们的接受程度,进而对该方法进行适当性调整。
        最终,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颇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教育部分一定要重视起来,引进创新型教学方法。而问题导学法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如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们之间距离,加深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锻炼学生们独立自主思考的学习能力,这还有助于学生们创新型思维的开发。但在此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控制问题的难度以及过程,并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意见,毕竟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重要人物。
        
        参考文献:
        [1]刘兴普. 试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人文之友, 2020, 006(006):272.
        [2]熊志强.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 2016(1):102-102.
        [3]张钦铭.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未来英才, 2017, 000(001):30.
        [4]任建冲.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