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谢海浪
[导读]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问题愈发明显。

        谢海浪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小学 524081
        摘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问题愈发明显。如何在紧扣课本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做到“有效教学”便成了所有教师们所考虑的问题。数学作为一门以“严谨”、“枯燥”著名的学科,教学难度大;而小学中年级数学由于教学主体的特殊性,想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无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更是难上加难的特点。小学中年级数学如何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改变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率教学行为”是笔者从业以来一直重视的问题。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了解和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传统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小学中年级数学之所以教学难度大,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硬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下学生们的自身需求;第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是10岁左右的孩子,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处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间段,老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养成数学逻辑思维,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得明白当下教学体系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一年龄段孩子们自身发展的不同特点,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了解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改变,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采取更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破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实现“高效率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带来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遵循“主知主义”教育观,在实践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渐渐脱离了素质教育目标,违背了“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第一,教学思想遵循“主知主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机械的,呆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长此以往,教学过程庸俗化,限制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表面掌握,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和运用,进而出现了“唯分数论”等错误的,畸形的现象,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三,教学程式僵化,逐渐演变为“填鸭式教学”,教师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反而弱化成“传声筒”,而“高分低能”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第四,教学主体本末倒置,将老师放在了主要位置,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导,支配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了决定性位置,学生积极性下降,思维固化,学习成为一种负担。第五,教学评论上,将成绩作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途径。试题结果的正确与否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标志。评价标准的单一导致学生被分数绑架,只关注分数高低,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策略
1.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要想构建小学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得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调整,改善教学方式,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大多在8-10岁之间,对很多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重,很容易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总是三分钟热度,往往很容易因为学习有难度或其他事情而在课堂上分心。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容易流于表面,而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在基于一定运算能力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的学科,需要学生花费时间精力去才能掌握,对学生来讲难度更大。
2.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效问题”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时候提出问题比得出答案更为重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知识点。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更全面的理解相关知识,触类旁通。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我们在提问时可以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抛出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丰富上课形式,将趣味性带入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兴事物有着天然的热情,身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特点,采取更多丰富的上课形式,如游戏,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多样式的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老师则作为“金牌辅助”对学生进行合理性引导,解答疑惑,让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打破传统模式下学生对数学教学课堂无趣。枯燥的刻板印象。
4.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老师可选择的上课方式变得丰富,也能弥补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下的种种不足。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更加直观有趣,让学生更易理解。多媒体也实现了学校间的资源共享;还可以模拟一些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数学实验过程,方便学生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理解数学知识,构建数学学科逻辑架构。
5.根据课堂反馈调整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教师们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课后学生的作业完成度等情况都能得到反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制定教学策略时未曾暴露的问题也会出现,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不断调整,积累经验,找到最适合当下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总结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教学课堂,老师们应该在总结传统教学模式利弊的同时,立足于学生本身,纠正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位置的错误,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联系实际,采用提出“有用问题”,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并根据学生对教学课堂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套完善的,别具特色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孔平.从传统教学模式走向个性化教育[J].辽宁教育,2017(05):5-7.
[2]喻佳丽.新时代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6):79-80.
[3]刘国柱,刘月兰.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有效课堂的重建策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22(02):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