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德琴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玉泉小学 657701
摘要: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家庭作业不仅是学生对自我的检验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探索的起点,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是要重视作业的灵活性以及方法的创新型,教师可以在原家庭作业的布置基础上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型,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以此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布置和评价;策略探究
引言:如何布置作业以优化作业的作用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通过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而有的教师则会为学生布置一些有针对性、趣味性较强、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作业,并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评价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新课改提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显然第二种作业布置方法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标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尝试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布置家庭合作作业,鼓励家长个性评价
家庭作业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检验自我提高自有的有效途径,当家长表现出对于学生的重视以及支持后,学生们将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1]。在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以学生自主完成的练习题为主,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少之又少,而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也没有给予家长参与空间,家长的参与仅仅是为学生检查作业。为了使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趣味性较强、需要家长和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以此促使家长融合在作业的过程中。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1、学生将今天学到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小课件,并将该内容为家长做详细的讲解,使家长能够掌握该内容,同时将“上课”的过程进行录制。2、当家长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后学生可以和家长进行作业比赛,看谁写的又快又准确。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够将家长自然而然的融合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第一项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时在为家长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再一次巩固相关知识;第二项作业是对学生综合水平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比赛他们会感到非常兴奋,比赛的过程便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考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当学生在和爸爸妈妈比赛获胜后他们会得到莫大的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这一作业的评价方式由家长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判定,以此实现家长的个性化评价。
二、布置趣味闯关作业,依托挑战成绩评价
游戏对小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闯关游戏更是让其欲罢不能。虽然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大量的游戏活动,但是可以在家庭作业中适当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闯关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闯关作业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采用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方式进行设计,帮助学生不断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允诺学生每答对一个级别的问题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级别越高得到的奖励也就越丰富,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作业中。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闯关作业:作业由五大板块构成,版块之间的难度成递增式变化。第一板块教师可以设计成练习题,主要是课堂中比较重点的已经练习过的题目,此版块分值10分;第二个版块设计为基础题,题型与第一板块类似,但是内容都是新的,此版块内容15分;第三板块的难度相较于第二版块来说有所提升,为进阶题,此版块分值20分;第四板块则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需要学生提炼有用信息并进行列式计算,此版块分值35分;第五板块是难度最高的竞赛题,此版块分值20分。作业的评价方式则以学生的挑战的内容和分值为准,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
三、布置总结归纳作业,根据验收情况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第一次不会做的题目在今后遇到还是不会做,第一次做错的题目,第二、三次还是会做错,究其根本还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归纳总结。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反复出现错误是因为其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准确,理解不够深刻,并且他们没有总结的意识造成每次做每次错的结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定期为学生布置归纳总结的作业,通过学生对自己错题的总结和归纳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改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经常遇到但是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归纳并定期进行小测,并将其作为作业评价的标准之一,以此提高学生对于错题的重视和总结。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总结解题过程中的技巧,并将技巧灵活运用与其他类似题型的解题中。
结束语:为了使作业的作用最大化,教师需要在保留原传统作业布置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新颖的、有趣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魅力,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用,实现家庭作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宁. 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运用[J]. 读写算, 2018, 000(011):182.
[2]陈少婷. 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 新课程(小学), 2015, 183(010):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