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伟
中阳县金罗镇金罗示范小学校 山西省吕梁市 033402
摘要:激励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已经被教师逐步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较为抽象和复杂,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面对这门课程时,往往内心是排斥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必然能够缓解学生学习时的紧张感以及自卑感,让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缩小数学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一、 激励策略基础阐述以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励策略的阐述
激励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人内在的动机,确保个体能够通过努力克服障碍,达到所设置的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励策略即是优化教学的手段,是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有学生的鼓励,包含对学困生的赏识,在激励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夸张、惊喜等语气,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自信心,让课堂处于较为活跃的学习状态。激励教育其除了是一种教学方法之外,更是一种思想。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目的。
(二)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融入激励策略具有三大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数学主要以数字的计算以及图形的认知为主,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使得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出现了困难。而教师对学生适时的激励,则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存在的阻碍,勇敢地面对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第二,有利于从被动压迫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以严厉、批评式教育为主,希望学生能够在压力之下学好数学。但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虽然会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可所有的学习都是被动地进行。一旦脱离教师,学生不仅不具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缺乏学习的能力。而激励策略,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一旦学生产生了这种内驱力,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升。第三,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仅靠题目的训练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激励策略,则是帮助学生建立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融入激励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使用激励策略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激励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运用激励策略时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些教师过度地使用激励策略,并没有考虑到激励策略使用的范围以及次数。往往是在恰当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滥用激励策略,反而会影响激励的效果。比如有些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时并没有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确定激励策略的使用范围,继而造成广泛使用激励策略的现象,使得激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其次激励策略的常态化,使得教师在激励时,学生内心难以泛起波澜。
(二)在使用激励策略时缺乏科学性
激励策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下所使用的。
但是有些数学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时,并没有明确何时、对哪个学生采用怎样的激励策略。往往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会夸奖。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就鼓励。这并不是有效的激励方式,长此以往反而会降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
(三)并未合理分析激励的效果
教师在某位学生身上使用了激励策略之后,其必定会产生某一种效果,而这种效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对效果进行分析,才能够明确所使用目标以及范围,下次实施环节进行优化。但是很明显很多的数学教师都将激励策略当成了一种形式,往往在使用完激励策略,并没有深入研究,也无法评估其产生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这必然会导致激励策略的使用出现盲目性,影响激励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三、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一)提出启发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激励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气氛,数学教师需要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善于提问之外,还要考虑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当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的挑选以及差异化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挑选学生回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异化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二)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语言和肢体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激励之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建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探讨问题,继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这也影响了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师可以将激励策略融入小组活动中,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断地优化课堂小组活动的质量。
(三)举办竞争类活动,适时对学生激励
竞争实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方式,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其好胜心是非常强的。一旦形成竞争性的氛围,学生就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日常数学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部组建竞赛类的活动,尽可能地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继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氛围,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完善分析激励后的效果,优化激励策略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切忌过多,也切忌大范围地进行使用,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融入。而且融入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是对哪位学生、何种性格、何种学习层次、采用了何种的激励方式,继而对被激励之后该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成绩进行分析,从效果分析对激励的策略合理进行优化。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激励策略,要适当、适时,且要注意个性化,切勿过于一致。如可以在提问问题中、小组合作中、班级竞赛中融入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顾艳慧.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0(4):207.
[2]杨斌.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钱惠维.适时激励,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快乐阅读,2015(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