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与实践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孙娟
[导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仅对与学生的学习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孙娟
        江苏省泰州中学   225400
        摘要: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仅对与学生的学习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进步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善,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创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提升到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主要分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与实践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教育改革
引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培养道德、智力、体格、美丽和劳动的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有教师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力和数学建模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未来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应用性广、严谨性高、思维性强的特点,是一门对逻辑、思维、理论知识、思考能力等方面都要求极高的学科,高中数学正是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养成数学学习的思维逻辑习惯的重要科目。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理解抽象数学思维、进行数学逻辑分析、建立可视化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运算、进行数据整理归纳、找出数据规律、了解数学知识本质。由此,不难看出,数学的核心素养绝不是对简单枯燥的数学公式的背诵,也不是单纯的数学题目的解法,而是以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为基础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来对实际问题,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问题的抽象化和具体化的理解,合理科学地解决好实际问题,并就经过这样的长期锻炼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处的。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不仅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和复杂的数学公式,而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琐事,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其次,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知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有序、逻辑的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轻松应用数学知识。由于传统数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三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想法)和三个基本能力(即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未来市民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丰富的意义。二数学能力包括实验观察、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理推理、预测和推测、逻辑证据、探索和创造等。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数学的三种能力,还要注意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基础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而数学学习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需要处理多层次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正式的象征性语言进行操作推理。积累了对数学活动的广泛经验,使数学教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活跃和创造性的过程,世界各地的事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丰富的协会是灵活思维的表现,不是灵活的思维方式,而是不限于思维方式,为了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协会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协会的结果往往是产生新的信息,发现新的方法,寻找新的法律,从给定的信息中探索新的科学。关联能力是快速在大脑中搜索的能力,有效的比较和选择,下一次再现或重新结合,为了解决问题。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和实践应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
        当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仍然以高考成绩为主,学生平时练习的题目和内容都是针对高考的考点和题型,严重缺少与现实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高中的数学知识相对小学和初中而言比较复杂和抽象,学生单凭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深入理解透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转变课堂的教学内容,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课本案例中拓展延伸一些生活中与之类似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受到各科老师的欢迎,高中数学教师不要忽视这个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播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案例,学生更能形象直观性地学习知识.比如《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光看书本的定义内容并不能很准确的抓住其中的数理逻辑,往往需要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总结概念的具体含义,这个时候就可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举一些学生平时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案例,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热情,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含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延展教学内容
        由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和约束,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常常就被局限在书本内容和习题册的训练中,而且所教学的题目类型和重点知识内容主要是围绕高考的考点和题型,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和应用,也少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适当延展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习题册的高考必备内容,还合理地与实际问题接轨,教授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这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收获到额外的知识和收获,而且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会使学生快速透彻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课堂上,应适当延展教学内容,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将教学内容延展到实际问题中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寻找到丰富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精心挑选之后,适当延展到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适当延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提高,同时教学与大量资料与实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透彻、运用更熟练,经过这样的长期锻炼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加强合作交流内容,培养数学综合能力
        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加强合作交流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合作交流的案例,利用其来引导学生抓住章节的重点内容,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目的。譬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随机变量》的这一部分知识,这一章节有很多能够深入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通过交流探讨来加深知识的印象。并且,由于合作交流需要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积极地去思考发言,因此利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督促其主动学习,将抽象的思维意识通过讨论转化为直观的概念表达,从而更深层次的达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所有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9):99-100.
[2]方婷.探究课堂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知识文库,2018(10):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