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梅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邑镇启明小学 251500
摘要:现代教育中对于教育的科学化愈加的重视,对于学生综合性发展的理解亦是愈加的突出,其中,更是针对于学科提出了各项具体的教学指标,要求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下,针对于课程内容加以调整设计,以使得素养的各个环节部分得以全面有效的渗透其中,以促使学生的素养与知识共同发展,进而深化学科知识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是以十个具体的关键词作为教学的指标,并以此作为小学生数学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以此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实施。本文将针对于这十个概念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将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方向加以融合,促使小学数学的学习得以在此期间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算能力
(一)数感
数感的培育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运用中得以感知,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数感能力[1]。比如,在低年级阶段“0”的教学中,对于这一认知,则可从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理解,比如当5包零食全部被吃完时,就会剩下5-5=0。以促使学生得以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探索中体验数感,比如,可利用火柴棒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12根火柴棒摆出能够直接体现12的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在研究摆放方式的过程中,则能够逐渐产生数感。
(二)符号意识
在符号意识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抽象与数学特性,因而在这一基本能力的具体培养过程当中,教师则可将其以三个层面进行教学指导。首先,可先为学生介绍数学符号的相关知识背景,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故事情境中初步了解符号的存在以及表现形式。其次,在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则可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符号意识。最后,再将其应用至计算当中,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以强化符号意识。
(三)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在此过程当中,则需教师结合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方法有效掌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进而提升其运算能力。口算作为运算的前提和基础,其熟练运用的程度对于运算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当中,易于产生遗忘,因而则需要教师依据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其口算能力[2]。
二、空间能力
(一)空间观念
由于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则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动手操作,进而学习塑造空间观念,比如,在“认识平面图形”中,则可将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体如积木、球、纸箱等,涉及其中图形的物体进行引用,让学生依据现实物体进行策划学习,在其认知基础图形类别的基础上,可让其通过折纸、剪纸等方式感知空间观念。
(二)几何直观
这一能力指的是能够将文字表达的内容运用图形将其呈现。在小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期间,则可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指导,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能够在此期间体会画图的优越性,从而使得学生有效的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在“植树问题”中,则可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将题目中的语言直观体现,进而结合线段图图示进行问题思考,以辅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其数学解决能力。
三、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亦是思维发展的一种,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了学生问题解决以及知识获取的能力程度。在这一部分的教育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进而将规律进行总结,以促使其推理能力得以发展。此外,还可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而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其推理能力。
四、实践与创新
(一)模型思想
在模型思想的建构过程当中,教师亦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培育:一是引导学生感知这一思想,在此期间,可透过情境的创设进行指导。比如,在一年级学习减法时,则可借助情境图让学生进行思考,进再用数学教具模拟图中的情境,引导其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这一思想。比如在“认识图形”中,则可让学生通过摆放、触摸立体物体进行构建数学模型。
(二)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则是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这一能力。因而教师在进行《统计》类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则可构建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进而针对于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分析,以促使其形成数据分析的实际能力。
(三)应用意识
数学的学习不仅体现在教材理论知识当中,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能力。尤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其简单基础的数学问题更是常用于生活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则可结合生活构建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能力。
(四)创新意识
实践创新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所必备的能力素养之一,亦是尤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在这一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则可结合实践活动的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给予其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数学素养关键词中,其相互间具有关联性与作用性,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各个层面当中。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上,这十个关键部分亦是学生数学培养的基本思想,以促使学生得以在应用上能够有效的进行数学思维并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使得数学的知识得以有效渗透,亦是有效促使可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 核心素养下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5).
[2] 赵雪, 姜玉洁.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赤子(上中旬), 2017, 414(07):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