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坚逸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315300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对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与定义。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对于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据调查,高中生普遍表示学习最大的困难就是思维能力的缺陷。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是,高中数学存在诸多难点,学生光靠记忆是无法应付数学题目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只有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藩篱,才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究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面临着升入大学的压力,教师不敢在课堂上进行革新。并且由于高考的竞争机制非常的激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要以题山题海战术为主,教师也不敢浪费过多的时间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这种教学是本末倒置的,教师一味地赶教学进度,以刷题来弥补学生的数学思维欠缺属实存在不足。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开展相关论述。
一、高中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优劣差距是比较大的,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题山题海战术对于大多数学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是适用的,但是从学生的综合角度发展考虑。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会压制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断地练习自己熟悉的题目,也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止步不前。
新的教学阶段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再走传统的老套路,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点拨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成绩。虽然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但高中有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不是都是用来,而是要不断的夯实基础。在高一开始,教师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就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提升数学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容十分复杂,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不但会感到枯燥无聊,也会使学生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导致记忆出现偏差,形成事倍功半的局面。缺少理论的指导,学生在做题时能力也会下降。基于此,教师必须将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集合”知识的讲解时,由于集合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即使明确了概念内容,但是在实际做题时还会漏洞百出,主要是因为再教学时,没有注重学生思维的扩散,导致生搬硬套无法正确应用。
所以教师要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集合”真正的使用方法。比如在讲解时,我们可以以班级为例,一个班级定义为“集合A”,那么班级内部的学生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这样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对于集合之间的运算,只要代入实际的例子,就可以深入理解,由此帮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数学中的创造性,主要是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激发思维的特质,御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学习举一反三。教师一定要注意思维的引导,比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帮助学生深深融入相应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子集与真子集”时,学生很难对二者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学生A作为社区的成员,住在1栋1单元,而学生A的家中包含着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生A的家庭是1栋1单元的子集。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继续找出其中的真子集,便于让学生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无法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而看到数学题目后根本探索不到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渐渐失去耐心,由此厌恶数学。为了更好地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想探索答案的欲望,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才会提高,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充满激情的课堂。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奇偶性的学习时,由于学生在之前接触过函数,所以有些学生会因为学过而不注意听讲,有些学生会因为之前的学习中遇到困难而不愿深入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旧知新讲,让学生通过对正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学习,推测出函数的奇偶性。另外,我们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设问,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在讨论中促进理解,提高数学思维。
五、结语
高中数学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中疑点重重,但是问题堆积的太多,导致学生难点重重。由于高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思路死板无趣,导致学生无法从数学课堂中提取兴趣,更无法燃起学习数学的热火,进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文的简要论述,教师应该探索出自己的教育路线,打开高中课堂的大门,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使高中数学课堂脱离刻板印象,逐渐变得创新高效,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瑞萍.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39-40.
[2]丁俊.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21(11):99-100.
[3]程舰.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21(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