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张洁昀
[导读] 认知弹性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斯皮罗首次提出的

        张洁昀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认知弹性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斯皮罗首次提出的,其理论中的教学模式与针对学生的教育方向与如今化学教学学生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存在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充分将认知弹性理论与高中化学教育相结合一定能对学生自我提升产生不下的影响。
        【关键词】弹性理论;高中化学教学;教学设计模式
引言
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得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是如今化学教育的一大目标,将其有效的结合到教学中,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一大关键性项目。
1.认知弹性理论的提出及其深入化研究
1.1认知弹性理论的提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针对于固有学习模式,美国学者斯皮罗(Rand J Sprio)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理论。该模式主张学生能够更为主观的接受知识进行学习,反对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其教育模式更注重对于教学内容概念的学习以及所学知识的结构完整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斯皮罗发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强制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而得不到收效,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难见成效,斯皮罗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察与反思,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的新型学习理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1.2认知弹性理论的深析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理论来说较为“温和”“折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针对认知弹性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斯皮罗以知识运用的复杂和变化程度为依据对知识进行了划分,分为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两种不同领域。所谓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也就是指在学习后能够在正常生活中得到合理运用的知识,这种知识能够和具体的生活情景产生联系,两者相互一一对应,产生联系,只要你能够学习到良好领域的知识,你便可以在其对应情景中直接使用而不需要过多顾虑。与之相对的,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就不局限于单一的情景,结构不良领域知识与各种具体情景没有固定的对于关系,同一个知识可能会运用到不同的情景之中去,同时针对于一个情景,我们可能会用到多个不同的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来对其解答,这样的情景也不存在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不同的方法和途径都可以对其解答,而这些途径与方法,就隶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针对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强调了对于知识点全面掌握和复杂运用,斯皮罗针对这一现象也提出了“高级学习”的概念,旨在要求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情境之中,同时在掌握各项知识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的说问题。总体来说,认知弹性理论更希望学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被迫学习,同时能够学有所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2.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研究
2.1传统教学方案设计所存在的弊病
        教学方案的设计,从最基本的意义出发,其实通过宏观的评估,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来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规划,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有目标的教学,另一方面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防止一些特殊原因而未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意外情况发生。

对于传统教育理念而言,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被动的接受完教师所授知识能够解决基本的课程问题(即掌握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就已经足够了,这也是传统教育理念所存在的最主要的弊端,学生难以从学校课堂中学到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完成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教育,却忽略了教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严重不足。
2.2新时代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开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在对新一代教学方案设计初期,首当其冲的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做出全面的改变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型教育理念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仅是其学习结果的展示更应该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提升与改变。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化学教学方案设计时可以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调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持课堂活跃,比如说开设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利用生动传神的情景带入问题,刺激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思考与自我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省,以我观我而我自知;施展民主教学,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建立地位平等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发言时的负担感,建造更为轻松地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在新时代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针对于各项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展示与分析,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更为传神的将各物质展现在学生眼中,也可以利用图像的滚动,色彩的冲击提高课堂活跃性,以更直观的化学元素结构简图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思考想象。
2.3高中化学教学教育理念浅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大多由化学实践来积累获得,这是一门由实践诞生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知识的认知,发现,拓展与运用都离不开实践。同一项化学知识可以应对多种不同的化学问题,同时,针对一个化学问题也需要多个方面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这也就涉及到前文中所提到的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高中化学中很多例子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这个学科也更贴近于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注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认知弹性理论基础上的深入研究
        在认知弹性理论的研究报告中,斯皮罗针对性的提出了“高级学习”的概念,而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恰好要求学生对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做到极好的掌握与运用。高中化学的教育需要发展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弹性,不是要求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利用所学去解决课堂上没有的实际性问题,并依据所学去研究探索更深领域的内容,知识本就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将各种不同的知识给类划分,整理出结构良好的统一知识体系不过是为了方便教学,让同学更轻松有效的接收学习内容。化学知识的零散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学教学不能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刻板统一,一个知识点解决一类问题,化学贴近于生活,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必要枢纽。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对概念多角度的表征,多维分析设计实施概念。尽可能全面的展示出化学概念的本质与特征,加强学生对整体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将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认知弹性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对学生思维拓展的优越性,加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4.小结
        教育形势的突变,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针对这些变化,利用认知弹性理论作为基础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成为重中之重,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才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杨, 王后雄.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1):54-57.
[2] 曹贤中.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 湖南大学.
[3] 冯淑华.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J].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10期):151-151.



【作者简介】张洁昀(1989-),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本科,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