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刘菲
[导读]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刘菲
        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完全小学              山东省招远市                265414
        
        摘要: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管理也是培养学生自律性、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由于受教学管理目标和班主任思想观念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目标不断更新,班主任工作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管理策略,以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发展与创新
        前言
        小学生阶段是知识、能力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对知识的正确引导与管理,将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小学校长的职责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加强和扩大。为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不仅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而且要承担起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为此,小学班主任应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创新,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班主任忽视与家长合作
        架起沟通的桥梁是很重要的。针对现阶段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校长与家长合作,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心理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并没有这种意识,不愿私下与家长沟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缺失严重阻碍了课堂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多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管理好班级和班级里的学生,而学生的私下行为则与自己无关。所以,他们不愿意花自己的私人时间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缺陷和漏洞,班主任需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1.2班主任教师自身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素质有待发展
        过去,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管理主体,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通过自身的管理经验来管理班级,这是片面重视班级管理的结果,完全忽视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学生感情。但在新时期的教育时代,这种陈旧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很明显暴露出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弊端,因此,需要班主任教师积极开展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素质的提升。
        1.3班级管理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小学课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多种内容,它既要维护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个性特点进行良好的塑造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但是,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过于狭隘,缺乏普遍性,因而内容比较片面,缺乏综合性,不利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4班级管理的模式及手段单一、僵化
        过去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为了追求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往往采用命令式、强制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只是采用传统的道理说教,这种单一而僵化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厌烦心理。这样就不利于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和工作支持,不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
        2.1积极实现班级管理理念的更新,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的态度和观点,对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班主任必须首先更新教育管理观念。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为班主任的自觉与认同。校长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与班主任合作与支持,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校长应主动调整班级管理方式,以灵活的管理方式取代僵化的管理方式,以关怀、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取代单调的说教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良好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课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开展心理沟通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总会发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在性格上,与班上其他学生与众不同甚至心理出现不健康的特点。中小学生还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的性格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在面对困难和事情时,他们的问题处理方式往往表现出不成熟的特点,甚至有的时候问题解决得方式与现实完全不符合,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2.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全面落实教育为主、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班主任要尊重学生,把他们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缩短师生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抵制。在和学生交谈时,教师应该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使用温和的语言,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这样学生就不再害怕老师了。基于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和老师、学生一起玩耍,可以培养他们之间特别的友谊,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2.4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言传身教
        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灵魂人物,班主任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对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引导时,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教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谈举止,为学生创造一个落落大方、文雅得体的教师形象;另外,班主任还要注意自身职业道德、师德方面的建设,不要沾沾自喜,不要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配合。
        2.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活动,实现良好班风的构建
        良好班风建设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优秀班风的重要体现,班风的形成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如主题班会、班级运动会等,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
        2.6构建良好的班干部团队
        对班主任来说,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班级管理上。因此,教师应该从班级中,选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由这些班干部来帮助自己管理学生。在班干部的选任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公平原则,任何学生,都有选任的权利,不仅作为选任的对象,也可以同其他学生进行投票,保证选任的班干部符合多数学生的要求。第其次,专业化。对班干部而言,从总体上看,可以略低于其他班干部,但从岗位设置上看,必须在班级中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学习委员学习能力必须很好,但劳动、体育等能力可以稍差;学习委员劳动能力必须很强,但学习能力课要稍差。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时代,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与措施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所创新与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晓平,唐星.高中班主任管理风格对班级凝聚力影响的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8):67.
        [2]韩其力木格.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96.
        [3]连舜华,林进材.班主任班级管理评语方面的选择与应用:台湾的实践经验[J].中国教师,2019(3):33-36.
        [4]尹寒梅.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8,(12):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