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辉
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 8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迅速,在素质教育为主流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标。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教育教学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班主任是班级中和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理应对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做好班主任教育,最离不开的就是有效的语言沟通和强大的语言魅力。班主任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并且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然而学生们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使班主任不得不灵活地进行沟通,而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艺术,则是需要班主任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不断提升和完善的。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探究
引言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处在特殊时期,开始从幼稚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是过渡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在开展任何一项活动时,都希望能够自主支配行为和思想,他们习惯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物,希望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班主任在这一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柔性管理模式适合应用在初中生身上,因此,本文将具体探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
1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门语言的出现和使用首要目的就是沟通。初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会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其中所涉及的因素包括了班主任本身、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己等等方面。想要良好地开展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升沟通艺术,首先需要明白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都出现了哪些沟通层面的问题。
1.1和家长的沟通问题
对于一些年轻的班主任来说,和家长的沟通是非常困难且令人疲累的。尤其是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原本抱着一腔热血,怀有极大的热忱想要投身教育事业,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太多等着自己迈过的难关,与家长的沟通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学生害怕教师叫家长,因为一叫家长就要免不了一顿教育。尽管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意识到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害怕叫家长,不仅会妨碍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会起到反作用,对他们的教育并没有太多的好处。但仍旧有不少班主任会在学生违反班级规则或是学校纪律时选择叫家长,想通过家长来完成自己想要让学生做的事情。这样的教学出发点本身是非常低效的,如果家长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打骂和批评,学生心生怨怼,影响了亲子关系不说,还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的成绩一旦下滑,家长又会认为是教师不尽心,家校双方矛盾积压,对学生的教育更为不利,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双方都会感到疲惫。同时,有些班主任在传达一些关于学校的安排时本身的语言沟通方式有时也会出现问题,导致家长对教师乃至学校产生不满。
1.2和学生沟通不全面
在和学生进行沟通时,教师往往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很难有精力对学生们进行单独的培养,而教育的主要标准则是看学生们在班级内是否“听话”。对于一些循规蹈矩、不惹事不闯祸的学生教师会显得比较温和,而对于一些总是调皮捣蛋的学生则总会进行处罚,以儆效尤。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就凸显出了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和学生沟通不够全面、不够深入所带来的弊端。在很多班级内,班主任在管理时会自然而然将学生们看作被管理者,基本上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有班主任一人做主,学生只是执行者,这样的教育理念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偏差。学生应当是班级内的管理者,占据了主体地位,是班级的主人。而初中生们正值青春期,很容易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逆反心理,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就会开始质疑班主任的管理目的和教育方式。这样的班级环境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探究
2.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规范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有效的班级制度可以帮助班主任快速有效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作用,而没有有效的制度就没有有效的管理工作,会导致班级管理陷入混乱的状态。在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要积极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班级制度,去促使学生都积极遵守,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制度,既是制度,更是心灵契约,只有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班级的制度,他们才会积极遵守。为此,班主任在建立制度时可以采取全体成员共同商讨而制定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制度制定的主人。例如,在制定班级卫生值日制度、班级纪律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让学生自由地、积极地发言,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人公”来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了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之后再整合出整体的意见,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这样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的想法发言。可以发现,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可以促使学生很好地遵守。此外,在平时如果发现有需要改进的问题时,班主任也可以及时召开班会促使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比如在很多班级中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喜欢在教室内或者教室外进行打闹,很容易发生摩擦,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班主任专门为此在班会上了解学生的想法,收集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学生们一致认同“进入教学区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追赶逗打。违者扣1-2分,并写500字说明”,并将其写入了班级公约中,作为班级制度确立下来。之后,打闹的问题明显减少了。
2.2实施民主化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会全面负责所有工作,并结合学生的意见直接对班级管理事务做出决定。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初中班级管理效果不佳。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应是民主平等的,班主任和学生应共同商议决定班级管理事务,从而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班主任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比如,教师应在班级中建立比较健全完善的班干部机制,让学生自主处理班级事务。这种班干部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弱班主任的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班主任要全面考虑班干部机制,保证大多数班级事务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处理,提高班级的民主管理效率。
2.3平等对待学生
初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之上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学生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班主任如果单纯地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而且会导致部分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制订多元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了解自身的优势,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真正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耐心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将个人情感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平等。
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真的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班级管理需要有效的策略,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条件下,针对不同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方方面面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提升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初中班主任运用心理疏导法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107.
[2]毕春雷,王丽红.浅谈加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几点办法[J].中国教师,2017(S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