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会英
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完全小学 山东省招远市 265414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小学教学开始转向更广泛、更多元化的教育意义探索。同时,也对小学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更需要班主任认真观察,变原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更加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风。本文以小学班级管理为立足点,探讨如何实施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努力促进班级发展的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班主任来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班主任需要思考和完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班级集体是一个集体概念。在学校里,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年级和班级,这便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班级管理效率势在必行。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通过良好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更有凝聚力。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境遇和帮助,而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导致学生更加悲观、易怒、不安,严重时甚至毁掉学生的生活。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把道德观念培养机制注入班级管理,做好学生的相应示范机制,让学生树立完善积极的人生观。小学生的价值观体系相对简单,世界观相对简单,社会上复杂的是非也不够清晰,这往往导致学生做出不同的行动。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2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心理情感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学生之间的矛盾。这样只能使班级管理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还会犯错误。因为学生的内心感受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和重视,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往往会产生叛逆情绪。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建设不完整,极易形成不公平待遇后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减少自己的“身份”,从学生亲朋好友的角度观察学生的矛盾,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帮助有效地解决班级问题。
2.2简化管理评价模式
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着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班主任通常采取责骂和写评语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不能使学生“长记忆”,但对学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问题。班级管理模式的简单化并不能使管理工作深入。班主任只能对班级的整体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能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此外,班主任的管理评价语言也比较单一。因为班主任的任务很多,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发挥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作用,这就导致了以往对学生的主观和片面的管理评价,我们不能根据事实和学生的心理感受做出有效的判断。
2.3缺乏公平的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保证班级管理有序发展的前提。然而,现行班级管理体制缺乏公平性,使得学生难以与教师管理有效配合。小学班级管理制度大多是根据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制定的,只是对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但在处理学生实际矛盾时缺乏对比,更多的是通过班主任的“一刀切”方式进行管理。
由于管理制度缺乏公平性,学生执行制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弱化了管理制度的要求,不符合制度的要求。
3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措施
3.1学生档案精细化管理
在班级管理策略的具体实施中,班主任主动管理学生档案是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不是一个教师意识的转移和转移,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理解课堂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课堂上的学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此,要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从学生档案入手,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比如,学生档案中记录的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特长、爱好、家庭情况等,可以作为今后班级活动的依据。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变化在这一阶段波动很大,同时也深受学校和周围人的影响。因此,班主任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主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开展班级事务和管理班级活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3.2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的建立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在认识班级的初期就着手构建合理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可以与班委、学生代表等同学讨论,以保证班级制度的民主。通过班级制度建设,明确每个班干部的具体职责,明确班干部的选拔制度和评价制度,构建合理的纪律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校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明确的纪律意识。
3.3评价方法更为合理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评价方法很多,如作业评价、课堂绩效评价、责任评价等。这些评估系统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优化和改善他们的行为。班主任在制定评价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把评价方法运用到班上大多数学生身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小组责任评价表得分较高的小组,老师要主动表扬,给予学生积极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4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长期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长也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和情绪变化。学校和家庭要合理分工,做好本职工作,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学习和家庭环境。现在很多班主任都成立了家长小组,这样各种通知才能更好地传达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班主任的消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然而,不好的情况是,有的班主任直接批评哪个孩子学习不好,在班里捣乱,让家长难堪,与班主任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私下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彼此。
3.5培养学生的管理队伍
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仅仅依靠班主任本人往往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这就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在班里挑选一批有责任感的学生,让他们组成班级管理团队,使学生得到科学的分工,保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完成。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管理队伍的同时,也要注意约束学生干部的管理行为,防止班级中的不正之风,确保整个竞争机制有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效应。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培养班级管理队伍,引导学生养成较强的奉献意识,教师也要对班级管理的发展给予动态的监督,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防止管理过程中不该出现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需要从过去粗放型向更科学的管理转变,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跳出原有的传统管理观念,更多地利用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效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认真构建班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经验,确保班级管理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巴合提努尔木拉提汗.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44.
[2]任军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