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白雨辰
[导读] 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类的鉴赏课程

        白雨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摘要: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类的鉴赏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高中美术学科的学习质量也会影响将来的发展。而随着国家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成为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需要思考和不断教研的话题。本文作者就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详细探讨了高中美术学科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美术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对美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当感知美的存在。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当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因此,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成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建立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问题情境法也是现阶段很多高中美术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把握良好的提问时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问题情境法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墓室壁画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到不同时期墓室壁画艺术的本质以及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壁画的艺术能力,提高学生图像鉴别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审美判断能力等,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产生的背景原因分别是什么?他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风格?在绘画内容中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通过设置有目的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向教材内容靠拢,并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学会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之间通过探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想真正取得最佳的探究效果,教师应当为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帮助小组找到问题,并且培养小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应当持平,这样一来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分成之后,教师应当设置小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这样一来能够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比如再鉴赏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以及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时,教师就可以让小组之间思考以下问题,这几幅画在选材以及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这三幅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意境呢?小组之间会认真研究画作,仔细分析作者的背景以及创作灵感等,这样一来,学生对中国画形式以及艺术美就能够深刻地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再比如,学习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各个小组去探索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内涵。学生在看作品的过程中,会认识到从点到线到面再到色彩交织变化构成的美术作品的真正美,作者也会使用语言手段和审美规则来把控整体布局,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美术创作的规律,为后期美术创作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美术创造的各式各样,也更加深入理解了美术的核心素养。
        三、有效借助多媒体等教辅工具,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媒体已经出现在各个行业,并且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室都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这也为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之处,并且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学生可以依据电脑,手机等上网查阅资料,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提升。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学习走进具象艺术的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像,比如可以展示五代时期皇权的《写生珍禽图》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会被作者细腻的线条,颜色的搭配所震撼,在尺幅有限的绢素上,作者通过大小穿插,突出主题,将一个个鸟雀,昆虫,龟类等24种小生灵跃然纸上,教师可以通过放大,缩小等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局部渲染,整体观摩的效果。学生通过视觉的刺激能够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意象美,教师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再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学生在对图像形成丰富认识体验的过程也会思考作者使用的构图方式,颜色搭配,肌理处理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辨别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一来,通过多媒体宴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美术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其次还应当认真研究美术作品,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科学选取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事物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核心素养的理念,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恺.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 神州(上旬刊), 2019, (015):181.
[2]张杨.核心素养体系下高中美术鉴赏课主题性课程教学实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杨林.核心素养背景下国画手卷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探究[D]. 天水师范学院, 2019.
姓名:白雨辰,(1975.7一)汉族,籍贯:河南新野,本科学历,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