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程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李勤
[导读]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观点

        李勤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宁夏 吴忠  751600

        摘要:“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观点,其很好的诠释出了文化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作为高中政治课程,更应该意识到在高中生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使命,然后结合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引导文化自信培育步入到更加纵深的状态。为此,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有意识的将我国文化自信方面的内容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中,更是符合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需要。教师不妨将我国文化自信方面的内容运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储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此达成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文化自信;策略
        一、重塑文化自信教学目标,确定文化自信基调
        课堂教学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教师要达成文化自信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大量的文化自信方面的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环节凸显文化韵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在设定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将文化自信版块有效渗透进去,就可以确保后续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慢慢的向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向进展,这样就可以奠定文化自信教育的基调。在此环节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关注文化知识,拓展文化知识接触面,引导学生进入到更加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或者情境中去。
        二、优化文化自信教育素材,形成丰富文化自信教育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而教学内容将是课堂教育教学的主体框架,在高中政治文化自信教育教学版块,需要进入到深度教学的状态,要关注文化自信教育素材的优化,确保文化自信教育课程体系能够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进展。首先,要深度研究教材中文化生活版块,对于其中的理论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布局,本着彰显文化自信力量的诉求,使得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的意义被更加多的学生所认可,当然理论还需要与实践融合,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融合,这样才更加便于学生去理解。
        例如,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程学习的环节,给予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使得其理解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特点,给予学生呈现中华文化的包罗万象,使得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都会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接着,要懂得寻找更加多的渠道,实现文化自信辅助资源的多样化。在此节点可以选择引入更加多的拓展性的文本阅读资源,可以选择视觉听觉冲击强悍的影视资源,可以引入现实性强的真实资源,由此创设出更加理想的文化感知文化认同环境和氛围。比如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作为重要辅助性资源,展现丝绸之路,展现我国的航海交流,展现我国和为贵乐交友的人文文化魅力,展现我国陶瓷文化、茶文化、四大发明文化等,在这样的影视情境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会更加深刻。如何在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在短暂的课上得以有效的呈现,实则考验着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为此,教师在课上需要精选文化方面的素材,除了那些学生熟知的传统文化,更要有一些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自信方面的素材,让学生学习文化方面的内容具有新鲜特色。
        三、拓展文化自信教育方法,塑成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意识的塑造,在到文化自信内化成为一种品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文化自信教育方式方法,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由此才能够达到文化自信教育的目标。角色扮演是良好的文化体验的教学策略,在高中文化自信教育教学中,自然可以有效的发挥其效能。很多学生基于对古典历史剧或者文化历史综艺节目的熟悉,在角色扮演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魅力对新一代中学生的影响。
        比如,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节点学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选择《国家宝藏》中的片段,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对应的节目情境呈现出来,比如某小组学生选择扮演讲解员张国立,有一些书法比较好的学生选择扮演《万岁通天帖》的守护人,还有学生选择扮演国宝《同鎏金木芯马镫》的守护人,在这样的交互演绎中,学生可以清楚的呈现出国宝的来龙去脉,对于国宝的文学艺术魅力,对于国宝的可续技术魅力,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体验中,学生开始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样交互式的文化感知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选择优胜组,这对于激发其参与文化教学活动积极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再者,模范引导法,也是比较好的文化自信教育策略。就是引入先进的个人,将其作为模范,使得学生去了解他,去认识他,去崇拜他,然后去效仿他。
        四、提高素质与改进评价机制,拓宽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做文化自信的传播使者。正所谓“真抓实干离不开亲力亲为”,只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在备课中落实好文化自信内容的有效渗透,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课堂教学。对于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阅读涉及文化自信主题大类的专题作品,诸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梁晓声的《中国文化的性格》、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钱穆的《国学概论》、龚鹏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吕思勉的《中国文化常识》等,这些在平时教学之余,周末或者寒暑假期间都可以根据自我情况有计划的阅读。当然,思想政治教师要关注网络、电视涉及文化自信方面的影视节目,必要的时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素材。可以说,只有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文化自信在课程中的把握与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最终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
        当然,建立评价体系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关键。在高中政治课上,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能多层次去理解文化,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基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渗透文化自信内容,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上讨论、分析、思考、交流。可以说,教师只有明确了学生参与评价目的,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关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关乎到高中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关怀到高中生自身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此历程中,作为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观,重塑文化自信教育目标,优化文化自信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文化自信教育方法,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文化自信教育格局。高中生对于民族文化保持认同,保持热情,并且以继承者、发扬者,践行者的身份自居,就可以让优秀文化处于绵延不绝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钱敏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14).
        [2]苑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25).
        [3]张敬文.《文化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J].理论观察,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