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伙生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511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所起的重要程度是越来越高。田径作为一项基础教育模块,其教学质量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有效的田径训练能为小学生夯实体育基础。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心理上难以养成自主训练意识,难以在训练当中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开展合理化田径训练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田径活动当中,以达到提高训练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
引言
田径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作为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施教不应该只注重文化课程学习,最重要的是需要让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小学生拥有更多元化的发展,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田径训练是体育项目当中最基础的运动项目,小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可以在提升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高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度,在小学生体质健康低下的当下,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必须得到改善。通过田径项目的训练,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让小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的提升身体素质,从而全面健康成长。田径训练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教育部门要加强田径训练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1.田径训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1.1增强体魄,强身健体
田径训练的本质是达到锻炼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的目的,田径训练对提升青少的身体健康素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很多学校中,小学生大多都以文化课程学习为主,很少有时间接触到田径训练类的项目,长此以往小学生会产生强烈的疲惫感,长时间的学习状态下,小学生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小学生的体质情况不断下滑。田径训练的开展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体育锻炼的机会,提升体育锻炼意并学习相关的体育运动常识,慢慢的养成锻炼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青少的体魄,小学生可以通过田径训练得到全面的放松,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1.2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承受能力相较于成年人是比较差的,所以让小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一些难度比较高的运动项目,或者是通过一些田径赛事,磨炼小学生的意志,在日常的田径训练中,通过评分以及赛制的形式,不断的提升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心态放平,用轻松的心态面对赛事的得失和训练的难易程度,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下,小学生会更有能力挑战极限,不断的超越自我,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让自身获得更好的成长。
2.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2.1教学设计环节凸显趣味田径功能
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设计,要确保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适时创新,每节课的游戏形式都应该根据田径项目训练需求有所创新,即便同一个田径项目,每节课所开展的游戏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丰富,使学生对游戏保持新鲜感,通过将不同的游戏形式融入到田径项目技能训练中,从而增强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应当注意的是,趣味田径的开展必须要保证田径运动的基本功能,将“趣味性”融入跑、跳、投等田径项目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田径专项运动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趣味田径的开展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策略,不应该让学生随意地玩,这就要求教师把控好整体教学节奏,确保田径项目运动的动作规范且优美,田径项目运动训练的方法必须科学,这就有助于促进田径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2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训练活动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在教学关系当中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有效性为目标,教师可以在科学为学生选择训练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训练活动。田径训练包含很多种项目,比如,铅球、跨栏跑、跳高、长短跑等,每个项目都具有差异性的特点。针对这样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训练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训练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先测试学生的综合体育运动能力,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例如,教师教授学生 “跳远”这个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划分练习的场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在组内互相比一比谁跳得更远,互相指出彼此在跳远的动作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学生在小组练习活动中更加自由,能使其更好地感受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乐趣。每个小组练习完毕,由教师进行验收,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2.3做好家访工作
田径课余训练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有兴趣和信心的,顾虑主要存在于家长思想中,许多家长不让学生训练的原因往往有两点:一是不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认为参加田径训练会影响身体发育;二是怕自己的孩子参加田径课余训练,学习时间变少,影响文化成绩。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合作,主动和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打消其顾虑。
2.4丰富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教学开展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这在田径教学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一提起田径,学生的第一反应总是枯燥的、辛苦的,正是由于某些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心中形成惯性思维。因此,教师要使用别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这种想法彻底颠覆。新课改所提倡的多样化教学更多的是从增添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开展的。小学阶段学生天性爱玩,若是小学田径教育能够针对这一特性做出相应的改变,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小学趣味田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赋予传统田径教学以新的形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教无定法,小学体育课堂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来组织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活动,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侧重科学性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合作意识培养和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田径锻炼兴趣的同时,循序渐进提升田径教学质量,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贲履旺.浅谈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方法与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1):120-121.
[2]王君.生动体育魅力田径———小学田径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8(08):44-45.
[3]骆永达.生动体育,魅力田径———谈小学田径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田径,201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