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桔1 蒋勇光2
1、长沙市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0
2、长沙市芙蓉区实验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为其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其快速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同时生活化教学能够创新以往比较陈旧的教学方式,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一年级;意义;体育
生活化教学就是构建一种生活中的场景或者真实的情境,然后让小学生能够从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并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在素质教育下,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教师要灵活的将生活化渗透到体育课程中,进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1体育生活化的界定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相对比较固定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限制性比较大,让小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或者模仿体育动作并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其实这种方式会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一些小学生自主参与和应用的模式,使得体育学习更加形象和具体,也能够极大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生活化教学也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之间具有极大的联系,教师也可以从生活化的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创新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让小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导,充分的发挥了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能动性。并且生活化教学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尤其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其思维认知、行为习惯、情感表达等方面还处在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将生活化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加以提升和培养。其次,生活化教学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够快速的了解每个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而展开针对化的教学。同样一年级小学生也会快速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培养兴趣爱好,增强体育技能,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3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
在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首先需要为小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对体育学习有更多的熟悉感,寻找体育学习的乐趣。
同时生活化教学需要渗透到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从热身训练、体育游戏、体育训练、结束总结等,让小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体育学习,激发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热身训练中,教师要对以往比较单一的热身动作进行创新,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加入到热身训练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为小学生播放一段武术表演、太极拳或者体操视频等;并配置对应的音乐,让小学生进行观看。然后将武术和太极拳等融入到热身训练中,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的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武术、太极拳等,也对其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可以将武术或者太极拳与热身训练相结合,则会提升热身训练的效果,使得体育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小学生也可以发现体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其次,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比如:角色扮演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出不同的生活角色,如:警察、小偷的角色。并为小学生提供对应的道具,跳绳、皮球、呼啦圈等;让扮演“警察”的小学生追捕扮演“小偷”的学生,并且在追捕的过程中都要完成拍皮球、跳绳的任务,最先到达终点的学生获得胜利。
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扮演出生活中的小动物,如:老虎、小白兔、狮子、大象、长颈鹿等,并模仿动物的行走、跳跃的方式,开展体育游戏。或者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模仿小动物的体育比赛,让小学生能够在模仿中学习体育动作并掌握单腿跳、双腿跳、蛙跳、加速跑等体育技能,逐渐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样就可以对小学生的速度、灵活性、柔韧性、力量等方面进行训练。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丰富了一年级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项目,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生活化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在教学环节设置一些德育方面的教学内容,结合小组合作、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或者体育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增强小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学会自我保护,认识到危险性,提高小学生的安全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安全演练活动,组织小学生有序疏散,遇到火灾之后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逃离等。这样体育课程就会与生活化教学有效的衔接起来,极大的增强了生活化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还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其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也正处在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将生活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还要让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多运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己制作沙包、皮筋、跳绳等体育运动的工具,然后将自己制作的工具带到体育课堂上,与其他的小学生进行分享。或者让小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项目、规则、体育游戏等带到体育课堂中,展示出小学生的能动性,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化与多元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明确其对一年级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性,并为小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结合生活中的场景以及角色等,使得体育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帮助小学生掌握体育动作,并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提升,这样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效率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闯.做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生活化教学——让行为规范从“熟悉”开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4):90-91.
[2]胡甘霖,牛晓.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有效实施[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5):14-15.
[3]黄天勇.以生活促教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J].科技资讯,2019,17(2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