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和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罗美劲
[导读]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严格且全面的,

        罗美劲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065700
        摘要: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严格且全面的,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要求,中学教育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上,健康教育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引言
        有效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不仅局限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还关系到教学后学生的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是否有向好的方面改变的趋势。在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必须做出改变,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总的来讲,教师作为课堂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迫切程度。
1 健康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点路径。身体健康是很多中学的考核基础,体育也是中学生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在我国中学生升学考试里占着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社会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各中学也开始重视体育教育并将其列为重点科目。但在我国,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是普遍的现象,很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向学生们普及健康知识、探讨健康问题,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并解决学生们的身心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推动中学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体育教学从健康教育活动和健康知识宣讲两方面开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对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活动三者间的积极影响。良好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兴趣、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优化身体素质,推动中学体育活动的高效展开,同时为学生埋下“终生体育”思想的种子。
2 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2.1 体育情感与品格
        (1)关爱学生,调动学生体育情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已迫在眉睫,关系着每一位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要做到体教融合,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并重,调动学生的体育情感。那么首先就要关爱学生,在体育教学时尽量照顾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的开心。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和训练,用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感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改变对体育课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要认真倾听,让中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2)组织竞赛,塑造学生体育品质。为丰富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体育运动品质,体育教师要定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为中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营造和谐的体育运动氛围。新课改也强调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体育教师既要教授体育基础知识,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对学生的品格教育,让中学生成为具备高尚品格的人。体育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对抗赛,每一个学生都很活跃,比赛过程中养成了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也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体育教师也可以开展班级间的体育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优化学生之间的友谊。
        2.2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认真学习的决心。因此中学在选择体育教学工作者时,就必须将综合素质作为首要考核方面。

另外,在选定教师后也要加强对其日常的考核,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更好地起到监督教师工作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进来,因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他们在发现教学问题时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为教师提出意见。例如,或许有些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自己,就可以通过评价体系加以反馈,教师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类汇总及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地加以改正。
        2.3 建立丰富的体育课程
        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中学体育课程的核心是“全面化参与,个性化发展”。因此老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首先应当考虑门槛较低、适合全体学生参加的项目,为中学生打下体育基础,了解简单合理锻炼身体的基本方式,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一定的锻炼基础上,根据中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下热门的体育运动设计多元化课程,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太极等各式各样的项目,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全面提高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按照主体性原则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自己体会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体育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教学工具,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之间的互动性,打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完善体育教学考核办法。当前的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依然是以项目考试为主,单一地追求“数字”在素质教育中是非常片面而不可取的。中学新课标改革后的要求是全面化发展,考量的应该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因此,体育教学考核应当“以人为本”,采用考试和平时学生课堂表现、心理健康等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动态”考核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过程,不但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常识,更要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增强锻炼,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走入生活。
        2.4 健康知识与行为
        (1)立足课堂,渗透健康体育知识。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知识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体育教学要突出健康主题,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中学生要树立健康意识,具备健康知识,做到科学运动,避免运动损伤,增加安全防范能力。但是很多中学生对健康知识并不了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立足课堂,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体育健康理论宣讲,向中学生介绍健康运动技巧,应急处理知识,辅助保护行为等,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体育健康教育应常态化和开放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2)科学引导,养成健康体育行为。健康的体育行为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运动中形成的,中学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体育锻炼,身体机能会不断提升,形成健康价值观念和良好生活方式。在每次体育课开始前,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在体育活动中更加活跃,享受到健康体育的乐趣。以后在进行自主运动之前,学生也会先做热身运动,这就形成了好的习惯,形成对体育的全新认识,有计划地进行长期锻炼。
结束语
        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学习的本钱,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倘若在这一时期剥夺了其体育活动的权力,或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就会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升造成很大阻碍。所以相关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或是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张青松,张继生,周惠新,刘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企业经济,2020,39(09):109-116.
[2]马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103-104.
[3]胡桂康.基于学生健康体质下的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10-111.
[4]聂文兵.核心素养下的中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控[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9):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