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许方旭
[导读] 《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今天,我们提出“教师专业发展”,
 
        许方旭
        青岛市崂山区第五中学  
        《师说》中提到“术业有专攻”,今天,我们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希望教师像医生、律师那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地位难以取代。行走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感到这就要求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来对待,它不仅要求教师精通教育学、课程理论学,还要求教师懂点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做一个“杂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增添自己的知识底蕴,增加自己的学识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向书本寻求理论的支撑
        终身学习是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写作,这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好途径。
        我在教授臧克家先生的《说和做》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的了解闻一多先生,我这样设计了几个问题:
        一.从标题中,你能看出什么?特别引导学生解读“先生”二字,是学生对闻一多先生有了初印象“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二.默读课文,用五六个字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事件,并找出文中描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四字词语。
        三.朗读读本文,你觉得最让人感动,描写细致的段落有哪些?赏析一下这些段落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四.请用一个词来概括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一个怎样的革命者形象?
        五.小结: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作风低调的、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作研究是为谋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情感的、争分夺秒研究的学者形象。他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革命家形象。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对待“说”和“做”是迥乎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言行一致。而且在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爱国情感。
        六.你还知道闻一多先生的那些爱国事迹?
        对于00后的七年级学生,闻一多先生是很久远的,很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相对读书较少,他们不知道谁是闻一多?然而这堂课,我从标题开始,从具体事件概括,再细到课文的一个词,引导他们慢慢的靠近闻一多,渐渐的感悟人物的精神美,再从课内联系到课外,经过如此多层次的,由浅到深的阅读,从默读,到朗读,到研读,相信我的孩子已经深深的闻一多先生镌刻在心里。
        我更相信,我如此继续将“深层阅读”坚持下去,引领学生向“课本更深处漫溯”,定会“胜却人间无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我们以前学习的东西就有可能不全面,或说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形势,尤其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教育对象——学生的变化,更是“精彩的世界”。如果我们还抱着旧传统、老观念不放,势必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势必不能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就必须通过精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广泛涉猎名家名作,从中吸取养分浇灌自己的专业之树。“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史”,教师是指引孩子前行的明灯,要引导孩子不断阅读,思考,因此,教师要做好表率,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
二、向前辈寻找前进的方向
        教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教书二十多载,教材也换了几茬。

一年前,刚拿到“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时候,粗粗翻看一下目录,哦,改了不少篇目,仅此感想而已。然而开始背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蓦地发现“部编本”的好,真是“好书凭借力,送我备课省”啊!以前备课得绞尽脑汁想课堂问题,想问题出现的层次、顺序;现在,“部编本”的课后问题设计,真是“好助力”啊,给我“大开方便之门”。还有以前每个单元的作文设计,基本不看;现在发现,每一个作文的设计真是太及时,和这一单元的文章是那么的契合,太好了……“部编本”细节之处见情怀,我真心就觉得这套教材将是使用的学生和老师的一个美好记忆。
        更可贵的是“部编本”倡导的体系结构,重视核心价值与文化素养,给我的教学启发很大。比如:“部编本”由“淡化知识”到“重建知识和能力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的“深层阅读”。所谓“深层阅读”,就是指阅读者要深入文本核心,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和把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还是相对薄弱的农村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引导并养成他们的深层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呢?我认为不妨把这篇文章从头读起,从标题解析,再把你这堂课的重点目标分出层次,让学生一阶一阶的攀登,慢慢的生出“会当凌绝顶”的喜悦,渐渐的品味出语文之美,于是乎,兴趣有了,能力就会具备,习惯也就养成。
        应该说青年教师不缺乏工作激情,也不缺前行的动力,缺的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青年教师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加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积极观摩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品悟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一招一式,把他们最精彩的地方拿来为我所用,在平日的课堂时刻注意自己和名家的差距在哪里,自觉进行学习,提升。可以先广泛涉猎本专业教师名家的文章,观看专家们的授课视频,品读其课堂实录,吸收精华,收为己用。随后,可选择一个风格和自己最为接近的前辈老师精细研读其文章,观点,在课堂实践加以模仿,坚持下去,不断打造自己,积累经验,使自己赶快成熟起来,走出名师的影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从反思中汲取突破的力量
        
        青年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表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不断打磨自己之外,教师成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一堂课下来,好的方面在哪里?不足的方面又是为何?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身教学的专业化。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坚持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群体,都能飞速地成长、成熟起来。”
        在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要自觉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力求形成文字性的材料,在集备组,教研组会议中和老师们交流分享,也可建立个人公众号,在网上和异地同行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向书本寻求理论的支撑,向前辈寻找前进的方向,从反思中汲取突破的力量,是拉动青年教师专业方面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做到了,相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青年教师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