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开展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杨 晓
[导读]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杨 晓
        江西省上饶市时乔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实验教学就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策略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如何确保科学实验合理有效地开展呢?
一、注重实验兴趣的激发
        为使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趣因素,运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语气、有趣的实验以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趣味化的导学、趣味化的实验来提高课堂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觉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共同探讨,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合理地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研究水温的变化”实验时,用魔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教师先准备一个透明的红色小袋子,再用两个大烧杯,一个杯装冷水,一个杯装热水,然后用小袋子装满冷水并进行密封,再把装满冷水的小袋子放到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会“发现”“创造”和“创新”,并解决各类问题,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学、乐于学。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性
        实验要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教师在设定实验目标时应力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实验现象的情况,学生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感官刺激的现象,对实验现象中体现科学知识理论形成的关键部分容易忽略或是停留在较浅的理解层面,放过了实验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如在《液体受热后膨胀》实验中,如果教师对于不同液体受热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测量要求,学生就会停留在只注重实验的现象,忽略不同液体受热后液面上升数据的科学读取,得出不同液体受热时体积变化不同这一结论。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每一个细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体验实验现象是如何被科学家捕捉并形成科学理论的,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注重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在实验运用阶段,教师对发放的检测实验样品要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使课堂秩序井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如教学《电能产生磁》这节课时,一位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一些待检测的电池,通过本节课所学检验待检测的电池是否有电,学生汇报检查结果时,由于这位教师没有对每节待检测的电池进行编号和提前检测,对于学生的汇报的检查结果就不能很好进行判断,教师再次对小组实验进行验证,课堂秩序和效率就会收到影响。所以,授课教师对于待检测的实验材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掌控。
        四、注重实验的自主性
        一节科学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这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教师要完成旧知识复习、新课引入、知识介绍等环节,很多时候,当教师将需要讲解的内容讲解完成之后,会发现留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即便是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也无法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实验时间,因此,我认为小学科学实验应该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投身到神奇的大自然中,投入到丰富的生活怀抱中,将一些科学实验留到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实验过程。比如在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时,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是让柠檬水与小苏打反应,观察反应的现象以及产生的气体。这种实验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实验的素材全来自于家庭厨房,于是便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事先准备好鲜柠檬、凉白开水、糖、小苏打和杯子等素材,将切好的鲜柠檬鱼,凉白开水混合在一起,再往杯中倒入适量的糖,然后再向杯中倒入适量的小苏打,就可以观察杯子中液体混合后的现象。当然,实验结束后,学生还可以总结鲜柠檬、凉白开水、糖、小苏打的搭配比例,思考如何搭配才可以调制出一杯美味的柠檬水。
五、注重实验评价的科学性
        科学实验探究的开展是否顺利,还与学生的自信心相关。学生的自信心能否有所提升,与教师的评价相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只有一点点,教师也要加以表扬。当学生能够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时,在探究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并为他人的成功而高兴,能更好地听他人的发言,当某一方面比较好时,就要对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帮助他们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节时,为“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教师要准备一团橡皮泥,让学生观察其是否有沉有浮,然后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当橡皮泥下沉时,问:“大家能使橡皮泥上浮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与理由。在进行评价以后,问学生:“不用任何材料,能使橡皮泥上浮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与理由。这时那些在学生面前受了表扬的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这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做为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科学的伟大力量,才能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课堂中落到实处,引领着学生在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李雯.信息技术课堂与科学的关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6):96.
        [2]?吴晓青.科学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13) :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