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4期   作者:段项飞
[导读] 童话是儿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段项飞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城西小学

        摘要:童话是儿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于大力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依托,探索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作用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方法
        
        童话这种具有浓厚儿童色彩的文学艺术是非常吸引小学生的。童话通过一种虚构故事的方式来融入丰富的想象,将夸张、拟人等手法引入,并塑造出鲜明的形象,用一种曲折的动人故事情节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描述一些问题,帮助小学生记忆和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童话教学,并通过童话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一、更新童话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应更新童话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理念指导童话教学。人的行动受到思想的支配,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童话教学理念,吸纳新教学理念,并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童话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时,首先,应改变教师对童话教学的认识,加强对童话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认识到童话对小学生的作用,在正确认识童话作用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童话教学。其次,教师应更新教学方法,将童话和其他文体区分开来,运用适合童话、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多运用表演法,让学生通过扮演童话角色,加深对童话故事内容的理解。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导,将教师自身置于引导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童话阅读和学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童话学习过程中。最后,教师应重视课外童话阅读和写作,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二、构建童话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对各种事物进行直观体验与观察,在小学语文童话文本中,有诸多内容都是虚幻的,如虚拟的人物和奇幻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可以给小学生们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故事内容中。例如《蘑菇该奖给谁》中,文本中两只兔子(即为小黑兔、小白兔)都是虚拟形象,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两只兔子为得到兔妈妈的奖励而开展赛跑竞赛,兔妈妈的形象是十分善良和蔼的,她利用赛跑的方式告诉了小黑兔与小白兔要勇敢,在竞争中即便失败了也不可怕,可以重新再来。这些故事也是告知小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在学习完这个故事之后,教师也可在课间休息或周末时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赛跑的活动,兔妈妈的角色可以由教师扮演,学生们则分别来扮演小黑兔和小白兔进行赛跑,获胜的同学可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奖励,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同时也能鼓励其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另外,《谁的本领大》也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风与太阳比本领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现代化网络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短片,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童话教学方法
        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且僵化。童话实际上可以归类为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十分完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童话又和普通的记叙文有所不同,其故事情节往往具有较大起伏,表达手法夸张,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握住童话的特征,不能以记叙文的教学方法进行童话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都不够完善,如果教师采用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将很难充分理解童话内容,所以尽快将教学主体归还给学生势在必行,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学方法单一化的误区。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狐狸与乌鸦》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给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如:“乌鸦为什么要开口唱歌?”“狐狸为什么夸乌鸦唱歌好听?”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对童话的理解程度,也能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齐声朗读童话故事的内容,而后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让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比如击鼓传花,让学生们对生字有更加准确的认知;让学生们在课后与家长一起阅读一些课外童话书,既能够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提升亲子之间的亲密度。总而言之,在童话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童话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四、向课外阅读延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优化童话教学活动。童话中包含着作者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也可能是作者曾经的经历。童话具有其独有的性质,蕴藏着儿童天性。在儿童本位视角下,应当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兴趣指导,优化教学活动,促进课外阅读扩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在《狮子和鹿》的教学中,这些童话故事大多数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呈现,结合相应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扩展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推荐优秀童话作品。如《骑鹅旅行记》,这是一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在童话中作者讲述了一个调皮的孩子骑着鹅旅行的故事。借助生动的笔调描绘出瑞典的风土人情,情节丰富,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国外的地理地貌以及动物等,包含了很多文化和学科内容,借助曲折离奇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篇值得学生阅读的童话。还可以介绍《小王子》等经典的童话故事,不断扩展学生阅读氛围,保证童话教学的有效开展。
        总之,童话具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与儿童天马行空的特点所符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重视童话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池小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3):302.
[2]樊有龙.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J].考试周刊,2020,(7):27-28.
[3]郑莉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J].课外语文(下),2020,(3):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