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燕
红塔区大营街中心小学
时 间:2021 年 4 月
《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的对话。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语言,有意识地感受文言文中的语言特点,品味人物对话中的巧思。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 言语》,作者是刘义庆。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位机敏善对的聪明男孩的形象。文章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几篇简单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但文言文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比较难理解的文本。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再一次强调学文言文的几种常用方法,让学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的对话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对话中的巧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谈话法
3.自主探究法
4.合作学习法
5.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自我介绍: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大家都不认识我,就让我先给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古文简介)你们能从这段文字中知道老师的哪些信息呢?请学生用试着标红的句子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引出课题。
2.板书并理解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我介绍,引出学生对文言文的关注,并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请学生跟着教师用古文介绍自己的名字,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试读文言文。
(1)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生字“梁、诣、禽”以及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1)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2)提醒学生读文言文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学生读全文。
5.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不遗余力地实现读通课文、初步读懂的目标。
三、精读课文,感受机智。
1.默读自学。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反馈学习成果。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带着理解读课文。
师: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生齐读)
(3)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
(聪惠。)你从文中的哪句话得知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请学生解释诗意。解释:聪惠、甚。
3.深度解读文章。
(1)过渡: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他聪慧在哪儿。
这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是——孔君平。孔君平来干什么?(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解释诣、其。问:父亲不在家,杨氏子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解释句意。
(3)出示—— 此是君家果。 “此”指的是什么?师:君家指谁家?孔君平为什么要说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果子而不说其他水果呢?杨氏子听出孔君平的弦外之音了吗?何以见得?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解释句意。师解释:家禽。
课件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为什么杨氏子不直接反驳 “孔雀是夫子家禽”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5)小组讨论: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6)语言训练。
师: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师: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
(6)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肯定想了很久吧?从哪里看出来?
(7)再读话,体会古人的语言智慧。(男女对读)
(8)杨氏之子,能听懂孔君平的弦外之音,能回答得如此巧妙,并且如此有礼貌,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6.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熟读成诵,拓展阅读。
1.熟读成诵。
请大家再读读这个故事,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2.介绍并推荐《世说新语》。
3.寄语、小结:今日诸位收获颇丰,为师甚感欣慰。期待与君下次相会,咱们后会有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或者背诵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文的意蕴。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甚聪惠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课上,我的评价方式富有浓厚的文言文味儿,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了灵动的课堂氛围。
2.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增强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我还应该多安排一些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情节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此外,在推荐阅读后,我还可以引入《世说新语》中与本文类似的短小文言文给学生当堂阅读进行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