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青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已然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问题,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阅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忽略数学阅读往往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故应将数学阅读引进课堂十分有必要。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让阅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老师在要求学生阅读圆柱体的面积相关内容时,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进行阅读中可以思考一下,圆柱体的表面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的面积和圆柱体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些图形的面积如何求等。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进行阅读,学生就能够在阅读中去思考圆柱体是由两个圆和一个围起来的长方形组成的,这时就会在脑中将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复习一遍。这样带着问题进行的阅读不仅会帮助学生去思考新的关于圆柱体的知识,通过阅读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将旧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提供了路径,可谓是一举两得。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培养阅读能力
想要在小学数学中有效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真正地在这一教学上花费心思去探究合理地教学方法,让其更加自然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文本阅读教学虽然强调对于文本的重视,但教师也不能像是语文学科那样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而是应该将阅读与问题结合起来,让阅读成为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试着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问题,相应地给出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对课本进行阅读,让良好的阅读方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问题来引出接下来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问道:“同学们,这两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吗?又有哪些特点呢?”。这样一来,教师的话语就相当于给学生接下来的文本阅读规定好了方向,学生在阅读中也会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而具体到长方体的概念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课本上给出的概念中有哪些字或者词是至关重要的呢?如果我对其中的一两个字进行变换,那么这一概念还成立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就成功地让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字的细节上,对于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出了指引。
三、培养阅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通过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眼进行精细品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1.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结论还成立吗?2.为什么要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会怎样?进而引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变化?3.零为什么要除外?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仅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又如在教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非常熟悉。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可以先给学生看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并且急切想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是否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学生此时对数学课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人都会认真阅读课本中的新知识,以此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像这样融会贯通的阅读思考,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阅读是学生们必备的知识基础,想要阅读有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在开展阅读学习的时候,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而老师身为数学阅读的引导者、安排者,首先的任务就是合理安排学生们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抓住关键点,并最终进行总结,以此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成阳.注重数学阅读,让数学课堂更高效[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26+28.
[2]曹淑云.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策略[J].新课程,2021(03):187.
[3]李惠.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0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