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课堂讲授高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4期   作者: 李明锋
[导读] 新时期的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要基于有效的前提
        李明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第三中学   
        摘要:新时期的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要基于有效的前提,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多样性,从不同视角展开化学的辩证,摸索化学的内涵形成深刻的记忆,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
        
        初中化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初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强化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导入,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导入环节,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实验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的导入,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相关的具体实验,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与水反应可以形成碳酸,与碳在高温时可以形成一氧化碳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具体实验操作。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新知充满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再如:在学习“远离有毒物质”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对人体健康具有伤害的物质进行列举,比如一氧化碳、重金属等。在了解了初步的有害物质之后,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有毒物质是如何一步一步侵蚀人类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师所搜集的资料。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智能网络来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信息,选取新颖、完整的信息内容整合在教学课件之中,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教师可以将丰富、多样的化学元素和知识点通过调节字体、颜色,或者添加插图等形式进行装饰和变形,还可以在课件播放的过程中穿插相应的背景音乐,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营造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因此,将现代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融合于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不仅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生动形象的化学谜题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讲解“CO2性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著名的意大利峡谷“死狗洞”的谜题纪录片,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展开推测和联想,并在观看之后可以和小组成员之间探讨和交流。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效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用自身的记忆替代思考,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感知事物本身的现象,只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愚蠢的被动接受窘境”。由此可以看出,“背诵”这种教学手法是不适用于化学这门学科,特别是化学这门课程很多时候都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真知灼见。但是,现实当中有很多实验学校并没有条件一一的为学生亲自实验,而且受制于某些客观条件的约束,比如教师空间、实验危险因素、操作难度等等,要想清晰的为学生展示所有化学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将某些具象化的化学实验利用多媒体课堂投影到大屏幕上,可以确保在场的所有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看每一个实验步骤。举例而言,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由于燃烧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课堂现场进行“燃烧试验”其实是不理智的,教师则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的“火灾现场”的视频进行下载,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当中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学生自己就会去揣测火灾引发的原因,教师则可以在旁边讲述火灾当中的可燃物是哪些,助燃物又是哪些,着火点又是在哪里。一般情况下,视频里的消防员还会告诉大家火灾现场当中被烧死的人数其实远少于被浓烟呛死的,而浓烟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氧化碳超标。这在无形之中,就推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普及学生一定的防火救灾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中无缝链接着网络,网络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教师可以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网络共享特点来为课堂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教师本身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资源的收集和筛选,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在化学知识的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点,为学生归纳整理相应知识点,并组合成框架,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完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到其中的联系性,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备课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准备环节,也是教师智慧的发挥环节,是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团体的力量往往比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我们不妨采用网络集体备课的方式展开备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在“分子和原子”一课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就是以通过智慧课堂备课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的。首先,我先与化学组的老师们共同商议确定本次备课目标为“分子和原子”一课,然后由老师们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并将各自搜集的教学资料分享到云平台之中。随后,由全体教师一起商议决定每个教学环节采取的教学方式,商定课堂教学目标。最后由各位老师根据班级实际参考备课教案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教学反思的方式对教案进行补充。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有效优化整个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另外,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有效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翠霞.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科学的整合探究[J].科学咨询,2020,(11):153.
[2]张万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4(14):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