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静灵
重庆市垫江第一中学校
摘要: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地理。它的重点在一个特定的土地或景观的不同的文化和自然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其对应的系统地理学,致力于在全球层面的具体地质。以图导学,发挥了地理图像将抽象、复杂信息更加清晰化、条理化、直观化的优势,从而引导学生在图像的观察中深入对知识的了解。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
引言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由于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善,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图导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式,该模式是将地理知识通过图形的方式进行清晰直观的展现,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插画、地图、图片等方式,对课本当中的重难点加以标记,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清课堂思路。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
纵观当下,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努力学习、精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更需要能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灵活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论,并将所学知识巧妙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复合型人才。为提升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了有关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文件。核心素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展开叙述,以“三大维度、六大目标”为核心内容,从学生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更好地衔接了我国的宏观教育目标与具体教学工作,更有利于落实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秀素养。
二、“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知识的直观呈现
我国的课本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大部分教师会通过自身的口头讲述去表达知识,但从课堂的实际效率来看,很多学生难以对讲述教学形式产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甚至通过这种方式也很难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因此,在这种教学层面下,“以图导学”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充实教学形式,激发课堂的灵活多变性,更是地理知识在课堂进行多样呈现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结合图像,让学生在直观印象下深入了解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图形去进行知识的还原,从而达到知识的多面应用和呈现。
(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地理材料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地理学科阅读具有以地理观点为中心的优势,以图导学则具有逐步展现地理信息的优势。教师通过地理图表引导学生获得地理信息,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地理思维,从而提升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地理材料和图表的专业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阅读和学习习惯,掌握地理材料的表述特点。这对学生通过材料内容和地理图表的内容提取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科学的地理规律有着积极意义。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
(一)通过以图导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不能够认真对待课堂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和分析。
例如,教学“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南极洲地图进行观察,然后提示学生从拟物的视角出发,思考一下南极洲附近的海洋地图在形象上有什么特点。小小的课堂悬念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发现该区域的地图很像一只展翅的大鸟,随后教师可以用充满趣味的教学语言将南极洲地图中的各个区域比作大鸟的各个部分,提高地图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中,体会读图的乐趣所在。
(二)看图学文,直观理解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单依靠教师口述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地理教材之中配有很多的地理图片和地理插图,在以图导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看图学文的方式,将地理图片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并通过问题引导和观察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掌握地图学习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过往“纸上谈兵”的教学是大有不同的。以学习“中国的地形”这节课程为例,本节课程教学的重要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分层设色的地图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势呈现出的三大阶梯状分布特征作出总结,并能够在地图上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记忆概括阶梯分界线处的山脉特征。显然这样的知识学习目标整体来讲是非常抽象的,而采用看图学文对照分析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化解知识学习的抽象性。
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中,气旋和反气旋是教学重难点,需要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及形成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概念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地图的双重作用,有效解决地图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最后,绘图同样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之一,需要学生能够手动绘图,从最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形图和河流图,在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绘图之后,让其将一些地理原理图、分布图绘制下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对地理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其绘图能力和地图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看图,解析挖掘信息
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会导致一个个的知识变成灌输式,导致学生难以对知识信息产生思考和提问。因此,教师在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或是教师先前准备好的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地图进行分析、探索和提问,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挖掘信息并且掌握信息。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为例,在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像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由于干旱所形成的景观?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学由教师引导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使信息查找由教师传授变成学生自主分析,这不仅仅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更是学生形成信息搜集、分析、整合能力的关键方式。同时,在学生分享讨论后的结果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对错误的地方提出及时指正,对正确的地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结束语
“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改善以往由单一教学方法而引发的枯燥教学氛围,对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作出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丽萍.“以图导学”促进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的认知与解题能力分析[J].考试周刊,2020(A0):139-140.
[2]刘水.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46):45.
[3]陈霞.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65-66+112.
[4]周舟.“以图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20(14):87-88.
[5]饶方园.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以图导学方法实施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0(0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