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莲莉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大学城,401331)
摘要:新时代有新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这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主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角色;思政教师
一、传统的教师角色
教师被誉为蜡烛、春蚕、园丁,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被定义为权威者、奉献者,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1]。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就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就是无可置疑、不可批判的,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师的角色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教师的角色。
二、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教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教有学,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学识、经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会产生师生情感,这体现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类型往往有专制型教师、放任型教师、民主型教师之分。专制型教师会高高在上,常常以命令、权威作为行为特点,在这种教师的领导下,学生只是服从教师的命令而失去了自由。放任型教师常常以随意、放纵作为行为特点,在这种教师的领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由自己来进行而缺乏指导。民主型教师常常以平等、互助作为行为特点,在这种教师的领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指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
思想政治课在学生的德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育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还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和学生要以平等对话者的身份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不应该摆架子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2]。学生只有感受到了平等才会敞开心扉和教师交流沟通,教师才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二)教师应该是课程构建的促进者
正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课程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预设也要注重生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学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教师,教师能够发掘课程的潜能、发现课程的意义,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讲授课程内容,而是要探索课程的价值和规律,把握深层次的意义[3]。既然学生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储备,教师就要努力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庞大的课程内容体系更要注重课程之间内容的构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说教师要传授知识,不如说教师要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复杂的课程内容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从而掌握知识,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是课程构建的促进者。
(三)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
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储备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课堂的设计者,设计者关键在设计二字,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做出安排,例如要初中生形象思维强,高中生抽象思维强的特点来安排教学。课程不应该是死板、僵化、固定的,而应该是动态、生成、灵活的,教材和参考书不是教师唯一的参照物,课程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统筹安排、合理设计。
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实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得以形成,在参与社会中得以树立,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4]。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好教材之外,还要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方便快捷的教学技术来创设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
(四)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合作者
教师的合作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和其他教师的合作以及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一方面,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成功是教师们团结协作的结果[5]。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人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不同学科教师的之间相互合作,学生才能综合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在学校需要教师的教导,在生活中需要父母的教诲,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学生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6]。因此,教师应该是教学的合作者。
(五)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不应该成为教书匠而应该培养问题意识,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研究型教师,研究重在发现重在探索,教育研究研究教育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更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人,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是成为研究者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最容易发现学习活动中的种种现象进而探究背后的原因,教室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无疑给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7]。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其实研究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六)教师应该是学科教学的专家
教师的素质素养范围较广,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专业而广博的专业知识,例如政治教师,不仅要有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马泽东思想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不仅要专业而且要精通。政治课作为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有精通而专业的知识还要努力成为专家,进行专一而深入的研究,教师拥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学生就会被教师的学识所折服。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科教学的专家。
(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主要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主要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必然承担起促进者的角色。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做到教学为了学生,教育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韩四清:《老师要关注自身在课改中角色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4第三期。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周之良:《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田慧生等:《活动教育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8期。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作者简介:况莲莉(1997.4-),女,汉族,重庆市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