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综述与省思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4期   作者:李晓蕾 李 靖杨 佳
[导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颁布了
        李晓蕾  李 靖杨 佳
        福州融侨幼儿园  
        福州融侨幼儿园
        福建幼儿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了历史高度。此后,大量的学者投身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研究大潮之中。董奇伟,赵艳(2020)使用Bicomb和SPSS20.0软件对2009-2019年有关幼儿教师领域热点知识图谱进行绘制,发现,幼儿教师领域最热门的讨论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存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其中,民办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被关注度最高。      
        本篇综述,将从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切入,关注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并基于研究者长期深度参与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提出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建议。
一、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综述
        民办幼儿教师一直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教师队伍,但长期以来,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处于弱势阶段。刘昱廷(2016)在对大理市民办幼儿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民办幼儿教师缺乏保障机制,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对个人专业化发展不重视,整体专业知识结构不均衡,专业能力发展较差。贾亚丹、王邦权(2018)通过问卷与访谈,也发现,民办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专业认知不足,专业学习缺乏系统性,计划执行力不强,对幼儿关注度不高。调查发现,民办幼儿教师整体学历低,本科以上仅占总数的19.8%,且大多是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获得本科文凭;同时,民办幼儿教师流动性大,普遍教龄都在5年以下,缺乏教育工作经验;此外,职称评定不完善,大部分民办幼儿教师没有参与职称评定,这加大了政府监督教师薪酬的难度,导致民办幼儿教师整体薪资水平低,且政府无法实施监管。
二、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综述
        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寻找有效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整体来看,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教师个人层面、幼儿园层面与政府层面。
1.教师个人层面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原动力还是来自教师自身,吴昊东(2016)认为,要增强民办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幼儿教师能体验到教学的成就感,从而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王文娟(2015)也指出,要促进教师坚定终身学习思想,要把学习做到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主动抓住各种继续教育机会,不断提升个人学历与专业水平。
2.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一直都是学者们认为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是关键(邓泽军、郭莉,2013)。幼儿园内部良运管理是降低教师工作焦虑和提升工作幸福感的关键,要营造一个让教师能轻松愉悦工作与学习的心理环境。在促进专业发展的策略上,徐迪(2019)提出,要借助师徒制度,从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入手,以老教师的经验来弥补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问题;贾亚丹、王邦权(2018)也提出“一对一”指导服务,让有责任心且专业能力强的老教师,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助新手教师尽快熟悉岗位,并通过绩效奖励,强化行为,分享成功经验。
3.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看,从2010年至今,国家层面颁布的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文件有24份,从平均每年出台3份文件的速度来看,政府对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急迫的需求,也反映出了政府对大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度极高。从文件内容来看,政府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体系建构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教育、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等策略,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借助多形式、多路径的培养培训方式,加大对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投入,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三、有效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1.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与幼儿教师共同规划专业发展路径
        让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阶段、规律与目标,是打消教师成长焦虑的有效途径。于每一个新教师成立“一对一”师带徒小组,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制定相应的成长对应指标,师傅领路,共同梳理个性化成长地图,让每个老师明晰自己的成长圈。
1).指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点灯
        2012年国家下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指标》,面对大一统的标准,让年轻教师望而却步,骨干教师缺乏前进动力。面对民办园教师成长规律,入职前四年是教师稳定发展的关键。细分教师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分别从园所认同、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维度制定螺旋上升的梯度,帮助教师指明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标准,有利于教师规划自我成长路径,以实现稳步的专业成长。
2).访谈,成为了解教师的钥匙
        访谈,是让管理者进入到教师的视角之中,以了解他们的心中有些什么,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一对一的访谈,了解教师对于自己成长的期望,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找到老师们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症结”和不足,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分析,为后期订立老带新的计划,与老师们交流个人成长的指明方向,有的放矢的引导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成长规划。
2.优化评价机制,以评促建,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速度
        借助“指标”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时候,需要依据“指标”制定“评价量表”,优化评估机制。

将各层级“指标”逐条细化到量表中,让其与教师具体工作、学习相联系,同时与教师共同协商制定评价办法,通过客观评价让教师的每一点成长被看见,给予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1).转变至上而下的评价 ?以教师为主体
        传统评价大多由管理者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与考核结果。教师被动接受考核,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处于相对对立的两方。教师更难将考核做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动力。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注重教师个人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 通过与教师分层级共读“评价量表”,理解评价的义涵,再与各层级教师共同协商,根据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层级评价办法。在收集评价信息时,兼顾量化数据的收集与质性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同时创设宽松自主的氛围,鼓励教师及时反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思教育教学行为等,并结合日常各项工作积极提交评价资料。在分析评价信息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中,重视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和教师一起就其优势、进步与弱势尽量达成共识,并通过细致的分析引导教师发现不足背后的原因, 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并且与教师一起寻找改进的的办法,让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转变结果导向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
         从单一的量化评价,走向过程。教师、导师、行政结合量表收集教师成长过程。利用成长档案让教师自我记录成长过程,收集成长资料,形成成长动态;其次是通过师徒带教,每周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反思等进行审阅,并与教师共同梳理存在的问题,将任务式观摩展示及监督式的推门听课,转变为以教师成长需求为主的每月预约听课;再次是各部门及时记录教师月各项工作的情况,并以指导代替检查,根据成长指标对教师的困惑及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民主平等的专业学习发展环境
        当教师群体呈现出共同愿景、平等对话与合作、共生和谐关系时,教师教育观念与专业能力发展就有了自我成长的可能性。
1).专业知识的“给”与“传”
        当今社会已经从信息匮乏时代转移到信息过剩时代。教师的专业知识获取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仅是如何发现与收集,而是如何针对教师的需求传递,引导他们加工和创造性的运用。首先,梳理每个层级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好精细化的教师专业成长资料库,将相关的书籍、著述、资料、文件,分门别类,做好搜索引擎,方便教师调阅。其次,实现教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通过定期组织有经验教师的实务移转与交流,最大限度的保留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引导新教师获取、实践内化。第三,定期定员开展培训、学习、研讨。通过实例分析、理论学习、感受分享、实务操练等方式多方面的丰富相关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2).学习社群的“思”与“探”
        专业知识储存价值在与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如何调动教师的学习主动性,能自下而上的进行自我成长呢?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当中提出的一个管理概念。它要求每位成员都拥有共同愿景、愿意进行团队学习、尝试改变心智模式、努力进行自我超越,最后达成系统思考的方法。因此转变“输入式”、“重理论”、“一刀切”的教研模式迫在眉睫。从大一统的学习,到尝试建立以共同兴趣与研究目标的6——8人的学习小组,通过自行约定社群公约,自觉参加社团活动,并根据社团活动的需求做好活动前的准备与活动后的学习与实践。
4.建构合理薪酬体系,保障教师收入与福利,提升教师生活品质
        规范的薪酬制度和较高的薪酬水平能够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民办园,但是要使充分调动教师在岗位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依靠有效的激励措施。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按劳付酬。在工资分方面,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拉开档次,对贡献大的教师给予高报酬。因此每月的层级评价,与年终的层级定位,公平公正的可视化了教师的工作水平与工作量。
第二,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完善晋升通道。例如完善的奖惩制度,各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培训机制、福利制度等。例如协助青年教师进修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与教师个人提升相关的专题讲座、培训等,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补充专业技能,激发教师潜力,鼓励教师往“双师型”教师发展,营造“双师型”培训氛围,对具备“双师型”的教师提供晋升通道,并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型和管理型分层人才培养。为幼儿园的发展储备干部。
参考文献
        [1]刘昱廷.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6.
        贾亚丹、王邦权.困境与破解:武汉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民办幼儿园B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8,37(04)
        [2]董奇伟,赵艳.我国幼儿教师领域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基于2009~2019年931篇CNKI文献的共词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6):147-150+167.
        [3]邓泽军,郭莉.教育均衡化背景下成都市民办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1):114-119.
        [4]李建群.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8):88-89+87.
        
第一作者:李晓蕾 ?福州融侨幼儿园 总园长 幼儿园中级职称 350009 ??
第二作者:李 靖    福州融侨幼儿园 副总园长  幼儿园中级职称 350007
第三作者:杨 佳    福建幼儿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讲师 硕士研究生 350001
        
        该论文为福建省省级课题名《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 FJJKXB19—869 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