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莎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
746023
摘要:本文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相关理论,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围绕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知识的教学设计思路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设计;建构理论
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来说,几何概念知识是深入探究和学习几何知识的前提,关乎着学习者空间观念、几何思维以及几何实践能力等素养的形成。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加之几何知识的抽象性特点,使得数学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在教学上具有一定难度,也因此,有必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实际学情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概念教学设计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给出了明确要求,如“能够在观察和实际操作中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理解并掌握其概念与本质特征”“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体积、容积与度量单位的意义,并且能够进行换算”“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图形的展开图,把握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定值这一定理”等等。此外,新课程标准也提到了学习数学应当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经历和体验到各种数学活动,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关注到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才能够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使学生完整经历探究、学习过程,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
2、挖掘教材内涵
建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是从对其的感知和建构出发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特点。结合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都选择了生活背景来作为知识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来激发问题意识,从而进行主动探究。例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教学中,教材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感受这两种物体的特点,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能够很好地激活其求知探索欲望,并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3、多元活动引导
概念的形成与掌握都需要相应的活动作支撑,加上几何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特点,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参与机会,使其真正能够去到实践操作中加以感知,如此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仍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出示几张生活中实物图,如集装箱,魔方等等,思考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在初步观察中使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知,随后教师用鼠标操作来对几何线条图进行切割,帮助学生明确“面”“棱”“顶点”这些要素。
4、空间观念培养
空间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需要培养和发展的一项核心素养。学习者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初步接触体积和容积等相对较为抽象的几何概念知识,所以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和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到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形成空间观念。例如,“体积”概念是指物体占有的一定空间,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并结合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感受到体积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几何概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其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起着引领性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与建构主义相关理论来看,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来把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内涵与外延;其二,在前者基础上要达到锻炼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独立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几何思维与数学符号意识;其三,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即能够运用所学几何知识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逐渐增强学习自信,获得效能感。
2、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
建构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其认为学生掌握知识一定要在相关的现实背景基础上进行,而几何概念知识本身作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自然也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模型、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积极性,从而使其在自身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进行感知和体验。
(2)自主探究
几何概念知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探索概念属性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也是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圆的认识”中,教师可以提问“假设没有圆规,我们还可以怎样画出一个圆?该怎么确定圆心?”由此引出对折法,来帮助学生感受到半径与圆周长之间的关系,并将折痕描重,引导学生思考其长度为什么会相等?这一线段又叫做什么?圆的半径一共有几条?等等。
(3)变式练习
几何概念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均较为广泛,每一个几何概念都有其多种多样的特点和变化。而教师如果要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概念本质,就应当从多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比如在确保概念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以变换形状、位置或问题提问角度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建构主义理论为许多课程教学都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操作思路,而对于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知识教学而言,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地位,而并非一味地套用模板。融会贯通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教学理论是灵活有效开展教学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内在规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娟.小学数学几何概念实践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97.
[2]姚月理.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读写算,2018(15):103.
[3]缪建英.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8(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