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荣
陕西省洛南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726100
摘要: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音乐启蒙的关键时期,但是,当前的音乐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律动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萌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教师要做到正确的引导,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受到小学升学压力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改进,音乐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传统的音乐教师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直到学生完全熟练为止。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操作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学生不愿意去学,更谈不上去欣赏音乐之美和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来保持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新鲜感。只有学生完全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密切互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律动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一、实施情境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良好的情境构建是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前提,教师在应用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形式创造适合教学内容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音乐旋律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最终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体验。例如在《放牛的王二小》这节音乐课上,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讲解当时的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在民族危亡之时,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像王二小这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邪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抗争,革命英雄王二小应该永远被我们所铭记。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歌曲的背景,再辅助教师构建的情境,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才能富含感情地将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唱出来。音乐教学与教书育人并不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相对于像语文课的课堂教学,音乐课更容易使学生代入自己的情感,学生会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在悲伤的音乐中也有着自己的沉思,在高亢的音乐中感受到前进的力量,在低沉的音乐中享受着内心的平静。这就是音乐所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真正讨厌音乐,音乐给予人熏陶,是交流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仪器辅助教学,构建符合音乐课堂的意境,有了这些准备条件,学生在音乐律动中能够更好地投入进去,在音乐律动中体验情感,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教学目的。
二、融入律动活动,增强律动意识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从小培养有韵律的意识。律动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的特点、各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等。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我通过体验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之美,体验韵律带来的气息、情绪、起伏、高低等变化。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年龄段特点,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律动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低年级我主要采用欣赏与讲授并举,通过感受音乐律动,进而模仿动作、模仿声音、模拟任务等表演形式,让学生理解韵律变化,系统学习韵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中高年级的课程主要是欣赏与感受、讲授等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需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同时韵律具有一定特色和普遍性,通过音乐作品对比式教学,引导中让每个学生体验式感受律动的变化,带动学生对音乐理解,产生自身学习的变化。随着律动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
三、开展律动活动,感受音乐魅力
老师想要将音乐律动和音乐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要在开展实际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内容科学的选择音乐动作。而学生能够快速的学会掌握音乐动作的要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领悟音乐知识的魅力。因此,老师在开展实际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将音乐律动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状态上课,而且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例如,老师在带着学生学习《鲜花爱雨露》这节音乐知识的时候,老师不但要科学的融入音乐律动教学,还要时刻清晰自己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音乐节奏以及动作以外,更重要的是的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音乐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所以,老师要重视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插入相应的游戏以及竞赛,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表现机会。这不但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教学课堂的主体位置体现出来,而这也有效的提升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工作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往往只有少量的实践活动时间,所以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音乐律动,并不能让音乐律动在音乐课堂上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重视增加小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而在进行实际音乐律动教学的时候,老师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自己设计动作,这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额主观能动性,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到音乐动作也是语言,老师要善于借助音乐动作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而这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
四、加强课堂律动,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当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更好的接受所学的音乐知识。教师要不断对课堂进行丰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美好。首先,教师在音乐课堂当中要不断融入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使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自行的扭动。这样能够锻炼学生四肢的灵活度,并且能够通过扭动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因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同,所以在进行体态律动时也会展现不同的形式,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且能够针对性教学。其次,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课堂知识,在课堂中合理地应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设计,如:选一首学生比较喜欢听的音乐,在上课期间为学生进行播放,能够让学生跟随音乐自行打动节拍,并且能够进行身体的律动。这样能够让音乐融入到整个课堂氛围,带动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体现音乐所表达的感情。随着新时代不断的改变,在课堂当中,教师要不断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游戏来感染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音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和学习,学习音乐可以是一种爱好,也可以是一种职业。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形式中,缺乏律动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从多方面的感受音乐,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律动教学的良好实施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程馨永.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8(24):188-190.
[2]曾映娟.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及价值分析[J].北方音乐,2018(09):129-130.
[3]张新宇.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8(04):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