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特克斯县高级中学
摘要:21世纪,我们进入现代化技术的世界,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得到了重大改变。信息技术的种种优势,赋予了教学领域以新的活力,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惊喜的变化。为此,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我们要开展高中地理的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希望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给其他教师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象的教学情境、带来新颖的课堂体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强大的影像功能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场景进行视觉化展现,给观者营造一种“在场”的沉浸式感受。在地理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我们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们去理解宏大、微观的地理景象,让抽象的内容可观可感,从而辅助学生们的理解,吸引学生们更快速地进入课题的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了解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并能看到它的影响。作为一种比较宏观的景象,全球气候变化学生们如果单凭自身的感官和阅历是难以理解的,为了让这一部分内容更生动化地呈现,我们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视觉功能,我们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一段视频:在法国,因为全球变暖的加剧,使得冰川融化,进入海水之中海平面不断上升。再加上法国地势比较低,其中著名的旅游地点阿基坦海岸因此面临了被淹没的问题,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民因此面临了生存的挑战。同此同时,动物的生存也因为全球气候变化,生存出现了困难。因为全球变暖,北极、南极的冰盖不断融化,融化的冰汇入到了海洋之中,专家推测北极熊可能21世纪末前会因此绝种……通过如此的形象展示,学生们的读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实现了提升,在视频的辅助下学生们很清晰地看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如何一点点影响到人类社会,知道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可见,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结合,让学生们能够脱离眼前的局部生活,能够站在全球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全球气候变化,进而推动学生们的地理空间意识建立,提高教学效果。
二、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打造信息化氛围
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地理并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其中包括了众多情感性、人文性的因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如讨论、提问等,减少理论灌输的枯燥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功能,打造信息化学习的氛围,引领学生们走近了神奇的地理世界。
例如,教学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本节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的位置,进而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那么,如何打造互动的课堂呢?首先,一开始我们可以为学生们播放BBC的纪录片片段,借助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宇宙中的地球”,领略这一神奇的太空景观。这样神奇的现象一下子就震撼到了学生们的心灵,学生们纷纷感叹宇宙的浩渺和神奇之处。为了让学生们主动思考,我们提问他们:你们听说过“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这一句话吗?宇宙到底是什么?有多大?
由此,学生们内心产生了疑问,进而跟随教师去主动学习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解从神话→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师生互动的的效果更好,在教师的思维牵引下增强了学生们对于宇宙的感性认知。
三、设计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很多学生听课也都理解了,知识点也会背,然而考试成绩依然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缺乏运用的机会,导致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为了改变以往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我们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一些实践练习,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完学生们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解决地理问题,我们可以巧用信息技术去模拟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画面。在动画演示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们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设一些思考的情境,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借助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清晰,知识形象化,更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以应变不同种类的相关考察。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结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打造信息化氛围、设计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雷锡龙.教育信息化下高中地理教师思维僵化行为的转化策略[J].学周刊,2020(02):144.
[2]许怡蕾.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8,41(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