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戴幼
浙江省余姚市新新小学 315482
【摘要】教育根本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针对处于认知、道德发展过渡时期的小学生,强化国学教育传承和教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本文基于立德树人这一视域,结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基于与语文教学渗透的方式,就如何实现小学国学教育的传承和教化之道展开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传承;教化
国学教育内容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的百家经典,诗词曲赋与小学等古典为主,并强化学生的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国学教育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特色道德、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学术得到传承。而教化则是在小学国学教育过程中,分别从思想、道德、文化三个方面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熏陶与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学生道德与文化素质的培养,能有效的契合立德树人的需要。
一、我国小学国学教育现状概述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国学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民族意识的培养。但是就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而言,在教育内容上,主要是采用传统经典,无固定教材,开设的正式课程较少,很多国学教育活动主要是采用经典诵读的方式,教师主要是以语文教师兼任。国学教育的实施是在政策的要求下被动推动,加上存在个人实用态度,衍生了功利性的学习,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师资与学情上存在的差异较大。与此同时,学校在国学教育系统上较为缺乏,在小学国学课程设置上的针对性较为缺乏,将国学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读经教育,在评价机制上缺乏灵活性。教师国学水平不足,教学方法有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不足,在价值观方面不当。从教师、学生等方面均存在心态功利化。
二、学国学教育传承与教化之基
1、完善国学教育体系
结合我国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和传承与教化的需要,首先,在国学课程教材体系上不断完善,因此需要专门开设国学课程,如果只是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在国学传承和教化方面的力度有限,要想短时间做到又不可能,尤其是受到资金和师资的影响。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应将提高学生的国学认知为核心,通过诵读古诗名篇和理解其大意之后,掌握中华民族有关仁人志士的历史故事,将其作为目标。强化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热爱,将敬老爱老、孝敬父母等作为课程目标,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强化国学教育的传承和教化效果。所以,在选择教材时,主要可采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丛书》。若需要采用传统经典作为教材,那么需要根据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针对性的选择内容,并尽可能地丰富教材。
其次,在国学文化活动体系上不断完善,在开展国学文化活动时,将促进国学传承与教化为根本目标,使得国学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的文化与道德素质以及民族意识等完善国学文化活动,并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结合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国学文化活动的主动积极性。国学文化活动可以在课内外实施,注重本地国学文化资源开发,并将其与道德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校风校训和主题班会的方式传递国学传承意识,丰富学生国学认知,在校内加强国学元素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学文化,丰富校园的国学文化气息。
最后,在国学教育评价体系上不断完善。针对国学教育的实施构建全面性、科学性的评价机制,且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要有相应的区别。
2、提升国学教师专业素养
第一,从知识视角提升国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国学教师脚踏实地地读书,加强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弟子规》、《史记》、《墨子》、《韩非子》、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国学书目的学习和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第二,从教学视角提升国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国学知识,国学教学方法活学活用,结合国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比如在教学的国学内容与历史有关时,可以采取情景表演法,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此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以激趣为导向,在立德树人的任务实施中确保国学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从道德视角提升国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国学教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觉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并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强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水平和道德权威,并将道德实践践行在教育之中,着力实现知行合一,采用实践对理论进行检验。
3、提升国学教育内容的规范性
当前,我国在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需要在国学教育内容上不断规范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国学教育的传承与教化。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以通俗押韵的蒙学读物为主,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国学启蒙的成效。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需要以更加全面的内容来开展国学教育,蒙学读物旨在强化幼儿理解所编写的启蒙类教材,旨在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培育,所以其只是对经史的过渡,并不是国学精髓所在。所以国学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儒家经典,国学并非与儒家文化可以划等号,道家自然观与辨证思维,以及墨家平等思想、法家公正法治思想、医学健康知识等,均可以作为国学教育内容。而对于价值观而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做好国学教育内容的筛选,及时地传递国学中积极而又健康的价值观,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提升国学教育价值的人文性
近年来,随着功利化心态在整个国学教育中的不断蔓延,使得国学教学给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及民族意识培养三个方面的价值受到严重影响,人文价值正在被应试价值所蚕食,与国学教育初衷相悖。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其情感与意境,并非抄写所谓的正确答案,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感悟和体会中华民族精神,树立良好的传承决心与道德思想,发挥知识教学的优势来传承文化和道德教化,彰显国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三、小学国学教育传承与教化之道
1、课程教学
在国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将语文课程与现有的国家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深挖语文课程中蕴含的国学经典底蕴,实施层次多元的国学教育。比如每周开展一节《小学国语读本》与小学语文整合的国学课堂。每天早晨选择5分钟进行诵读。在国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实施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又要实施主题化的教学课程,采取实践体悟的模式,采取游戏活动、情景再现、吟诵涵咏、实践表达等多种方式,使得教学的实践性得到提升。国学教育是相互的,并非只是教导学生,教师也需要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深挖和感悟课程中的精神内涵、国学文字美和意境美,在课堂活动中采取展示、讨论、活动、表演和沉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课程内容,绝对不能灌输和机械式的记忆。
2、主题活动
将课堂作为课程教学载体的同时,更多的是将主题活动作为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传承与教化之道。这就需要在主题活动中带着学生去践行,并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秉承古为今用的思路,着力实现与现代公民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国学内蕴要求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之中,不仅需要铭言和知理,又要不断塑性和矫形。因此,在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主题活动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修身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将日正一行作为修身教育的主要内容;二是加强校园义工主题活动的开展,将日行一善作为活动内容;三是加强孝德教育活动,将百善孝为先作为活动内容;四是加强校训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活动内容,比如大力实施六好活动,既要走好路,又要吃好饭、穿好衣,还要写好字、扫好地、做好操等活动,开展小品表演、创编儿歌、绘本阅读比赛等活动,将六好活动变成学生爱读爱看的诗画,在学生的心灵深入将其内化成自觉的行为,并切实做好六好活动的实施和检查,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文化浸润
在校园国学文化氛围营造过程中,既要从营造走廊文化、柱子文化、墙面文化、阵地文化上入手,又要从网络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上入手,着力应在以国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将校园打造成一体化和会说话的国学经典活页,借助各种校园传统节日活动,强化国学精神渗透。例如在春节和元宵节,学校可以开展和谐欢乐一家亲的活动,在清明节,可以实施网上祭奠英烈、文明寄托追思的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活动,中秋节开展诗句话明月的活动,毕业典礼中开展感恩开笔礼,在艺术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赏国粹的活动。通过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下吸吮文化味道,彰显活动的活力和自然力。
4、国学素
在注重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注重国学素养的培养,在国学素养培养中,需要按照图1所示进行培养,并对标对本的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
图1 小学生十大国学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小学国学教育的传承与教化,需要我们切实注重小学国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反思,并从完善国学教育体系入手,不断提升国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国学教育内容的规范性,提升国学教育价值的人文性,并以课程教学、主题活动、文化浸润、国学素养四个方面促进小学国学教育的传承与教化,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晨.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30.
[2]史玉霞,杨秀英.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家长,2020(29):73-74.
[3]孙艳红.传承国学经典 培育儒雅少年——黑河市实验小学“国学立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10):10-11.
[4]侯伟新,于聪.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儒雅国学教育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9):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