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芹
漳州市平和县育英小学 363700
摘要:语文学科天然地具备实践多样化课堂模式的学科优势,但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课堂形式,都需要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为前提,细分教学目标,将培养发散性能力与聚焦性能力结合起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优化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鉴于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教学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流向单线条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当中,教师是课堂上的唯一主角,引导和界定课堂的走向,单方面主导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相当于单线条的信息传输关系,二者之间的交流、对话频率比较低。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消了对学生的提问环节,因为教师的潜意识里觉得学生思维的过度发散或一时间无法答出问题,会影响课程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师授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
2、教学环境扁平化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教师惯用的教学模式中,其所采用的阅读思路是教师先行阅读,然后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穿插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路和阅读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构成了种相对扁平化的环境,学生身在其中,甚至可以在教师还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已经熟知本堂课会呈现出的教学步骤、授课思路,学生将阅读当成一种既定的流程,将学习概念局限在课文朗读过程中,这样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
3、说教内容高频化
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比较死板,理沦内容大于实践,结沦教学多于过程教学,学生很难在此过程中领略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建立起理沦和实践的关联。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关,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从实践的角度开展学习,那么这此课本内容仅浮于知识的层面,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说教式的授课会降低学生接触更多知识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不利。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育离不开教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深入钻研教材。
例如,在教授《琥珀》这篇文章时,笔者会在备课阶段仔细探究木篇文章,了解木篇文章所展现的说明文特性以及木篇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一一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喜爱之情。
在明确了教学内容后,笔者便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与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纳入课件中,并搜索与琥珀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进行资源合理整理,放入课件中,让学生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琥珀,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情感能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再如,在教授《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笔者会深入探究木篇文章的属性一一新闻特性,并明确文章所展现的内容,以此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根据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时长,以此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木篇文章,让学生更为全而掌握文章所涉及的语文知识。
2、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众所周知,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一直是枯燥乏味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适宜的语文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语文描绘的情境中或者特定的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之所以可以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是因为信息技术可集听觉、视觉等为一体,后以动态或者静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高效理解知识点,从而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以《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若是单纯地采用文字描述方式来讲解课文,学生系统地接受语文知识,但是无法培养兴趣,从而影响语文学习的深度,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支持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同时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在网上摘录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五壮士的悲壮,同时生动的情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进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
3、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逻力还不成熟,在遣词造句、阅读、写作上还较为欠缺,所以,教师除了精讲课文之外,更要注重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语文课文大多来自于实际生活,在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事、物基础上,增加了作者的想象和创作,把个人情感融入进去,就构成了一篇文章。而语文教学,正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里行间隐藏的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最后丰富学生个人的语言素养,为日后的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
例如,在《腊八粥》一课教学时,精读课文,让学生以实际生活出发,与学生分享一些腊八粥的传说和故事,想象、体会腊八粥的美味,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腊八粥,体会作者有何感想。让学生体会八儿面对一锅甜甜的腊八粥,既有嘴馋的渴望,又有吃到粥的满足,里面又融入了一家人的亲情。以过节吃腊八粥为例子,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乐趣,以及母亲对八儿的眷恋亲情,为自己的写作增加素材。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培养他们对语文内容的掌控能力。但是有些传统的小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缺乏创新性,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课堂效率很低。所以,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非常重要,只有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守燕.如何增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000 (006):P.30-31.
[2]孙一冰.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实践策略[J].中外交流,2017,(2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