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中的学生素质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赵燕鹏
[导读] 小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之外
        赵燕鹏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小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性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培养。过去小学体育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不会在德育教育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到体育教学的综合发展和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在素质教育日渐深入人心的过程中,德育教育逐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渗透也成了一种必然。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体育中的学生素质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培养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能力等方面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以推动教学过程围绕学生逐步展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未来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结合仍然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担当及勇气
        体育教育中含有许多高难度的项目,学生在挑战一个接一个的体育项目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竞技的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有勇气面对可能会发生的困难。体育教育还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项目中去,不管是日常练习还是比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格。
        (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基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具有怎样的思想观念,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突破,让体育教学工作更加面向现代化,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需要体育教师跟学生之间加强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有效互动,带给学生温馨愉悦、公平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上。在师生之间加强联系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更信赖教师,更愿意积极地加入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下,学生体育技能情况并非唯一的关注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期间,呈现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切实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黄金时期就在小学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们还没有树立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未知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小学阶段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鲜事物的阶段,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好奇,而且一个人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对它的印象最为深刻,因此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更加深刻,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也就尤为重要。教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三观是否正确是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程,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往往只是带领学生完成热身运动,就放学生自由活动,这就容易产生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问题。
        (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观念的渗透,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在小学时期养成较为正确的三观。同时德育观念的渗透,也能充分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体育精神、什么是体育荣辱观。首先在体育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体育运动的教学上面,却忽视了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体育荣辱观的教育能够给他们后期成长带来的帮助。

同时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仍是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没有办法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且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也会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课堂的有效性有所降低。
三、小学体育中的学生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讲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反对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因为每个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各自的性格、体能等方面也会存在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以及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不要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不要制定一成不变的教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堂课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立定跳远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制定标准,对于跳的远的同学进行表扬、夸奖,为其制定更高的标准,帮助学生进步,防止其因为比其他人强就不再努力进步;对于跳的近的同学进行鼓励,防止学生因为成绩差就灰心失望,不再努力,并为其制定稍差一些的标准,鼓励他一点一点进步,慢慢赶超其他学生。
        (二)传授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全方位满足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学习需求。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往往伴随着体育运动,应当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树立德育教育的理念,感悟体育运动中的德育内容,发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保证德育教育实施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观念的渗透,不仅能够在小学生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小学体育相较于其他小学阶段的学科来说显得更加灵活,因为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游戏与竞赛等实践活动,并抓好这些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这样的方法除了可以增强学生体育兴趣之外,还可以达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生本身就活泼贪玩,对体育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教师只是运用道德教育灌输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话,极容易引发学生消极厌烦的情绪,如果在学生喜爱的游戏或者是比赛活动当中加强德育教育的话,则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接纳。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当中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并在良好的体育情境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并带领学生制作老鹰和小鸡的头像卡片,让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当中养成团结友爱和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
        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渗透意识,教师拥有良好道德教育意识是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之中的重要基础,只有教师拥有足够的道德教育意识才能实现道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完美融合,此次,学校还应对教师进行定期的道德教育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道德教育体系,让道德教育能够更快速,更自然的渗透到体育教育之中,实现道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培养出身体素质与道德素质同样优秀的学生,从而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建设者,体育教师应该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究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与指导,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宏兵.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J].家长,2020(28):56+58.
[2]陈内国.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34-135.
[3]刘文江.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2020(38):186.
[4]林鑫源.小学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清风,2020(16):38.
[5]申映辉.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0):61-63.

作者简介:赵燕鹏(1997-),男(汉族),山东泰安人,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体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