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第二小学 6280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化,教育的不断演进,小学语文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成为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更关系到学生主体性角色的成功扮演,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目标的培养与确定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生成
引言
对于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说,其中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教学目标,那么整个课堂设计,可以说是立不住脚的。然而,对于教学目标来说,他的形成和判定是需要具有一定的依据的,这样一来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才会比较具有科学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获得相应的培养,才能够适应实际的发展需求。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依据
1.1国家的条例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生成工作的时候,要依据国家的条例来展开。对于我国来说,为了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规律可循,所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也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从而来展开教学目标的生成工作,而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来说,其中包括了一到六年级每一篇文章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可以说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因此如果说教师在教学目标生成的工作中,不考虑这一方面的内容,从而展开相应的教学的话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1.2课程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生成工作的时候,要从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出发,从而来展开。对于不同的课文内容来说,所需要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生成工作的时候应该要有所区别。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所生成的教学目标来说,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基础,即生字词,掌握全文通读能力等等,另一方面便是思想意识形态,即文章的主旨大意,情感思想的把握和了解。
1.3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落实好教学目标生成工作,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说,课文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一样的,不同的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那么在文章中学习中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就会比较多,而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那么他在这一篇课文书能够获得的知识内容相对就会少一些。对于不同的学习情况来说,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实际的课堂中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往往不能够切实地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生成存在的问题
2.1目标设计的表述不够清晰
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后的教学评价切实可行。但在实际调查中却出现目标表述对象不明确,行为主体时而是学生,时而是教师;表述不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是缺少“在什么条件下做”就是缺少“做的怎样”;表述过于繁杂,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达近七、八条;行为动词不清晰,使用一些无法观测的描述心理状态的抽象动词,如把握、感受、了解、体会等,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实际操作性;三维目标表述混乱,缺乏层次性。颠倒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显得随意性大、跳跃性强,导致教学中心游离不定,教师教学流程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2.2目标设计的达成存在机械化和应试主义倾向
目标实施的机械化体现在教师拒绝或无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将课堂流程严格控制在自己预设范围之内,且严格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授课。或片面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将教学重点过分放在对基础知识、文本内容的掌握,而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生情感方面的的教育,未做到真正的三维整合。部分教师上课不拿教案,教案上教学目标的呈现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未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导致目标设计达成虚无。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生存的方式
3.1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生成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来生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这阶段正是喜欢提问拓展,问为什么的阶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当教师遇到学生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紧要话题的时候,教师都会很无奈,而且往往不予置评,也不回答学生。但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已经得知这种形式是不对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从而生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发展。
3.2平衡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生成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它是教师授课的基础,也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对于学生来说,他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作为只是接受的主体,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如何才能平衡好这两个方面,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就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生成的时候,如果过于重课文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见得能够跟得上课文的需求,而如果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入手,那么课文的整体教学,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笔者看来想要实现好教学目标的生成工作,就一定要落实好学习和教学两方面的内容,从而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来说,教师想要平衡好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从而来生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先分析,再生成的方式来展开。具体来说,教师要先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知道哪些学生学习薄弱,哪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然后分析教材,看看哪些教材相对简单哪些较难,按照由易到难的形式给学习薄弱的学生授课,这样一来所生成的教学目标也会呈现出由易到难的阶梯式上升结构。同理可证,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就要反过来,构建一个由难到易的教学目标结构。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学习的提升与发展。
3.3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生成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落实教学目标,生成工作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生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工作。这种方法实际上有点类似于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他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不同,所以教学的目标自然也应该不一样,而对于这一点来说,很多老师也清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这一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内容却是固定的,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的进度,其次教师只有一个,学生却有很多,教师没有办法能够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来就会导致教学目标生成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可是即便是如此,我们教师也做到因材施教来生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分析和探究的内容来看,教学目标生成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工作,并不是一个随意性的工作,需要在综合各项依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来推进教学目标的生成将以来才能够切实推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彩霞.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7):52-53.
[2]孟彩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课内外,2019(13):39.
[3]张庆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把握确定教学目标[J].宁夏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