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 五华 514400
摘要:高考是高三教与学的风向标,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是高三教师的必修课,虽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已经使用新教材,但供需曲线类选择题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还是频频出现,并且是很多学生较为头疼的一种题型。因此,加强对供需曲线类题目的研究,探讨供需曲线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仍然是高三备考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经过七年的高三复习备考教学实践对供需曲线类题型形成了“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双移幅度比,比比明关系;外因平行移,内因本线移;替代成正向,互补成反向;平坦是高档,陡峭是必需”的系统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供需曲线;高考题;解题技巧
供需曲线题型是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很好的载体,并且具新颖灵活、直观性强等特点,成为高考很受青睐的题型,每年高考均涉及。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常以坐标图的形式命题,运用数学思维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提供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背景,要求分析其影响,或者以图表的形式,要求分析价格、供给、需求、相关商品等相互关系。从高三备考教学中反馈来看供需曲线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和失分点,因此,提高学生对此考点的解题技巧是高三备考教学中的必然要求,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
一、 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
“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是指在解题时首先要看清纵横轴谁是自变量和谁是因变量,在这基础上通过图形的正反比来判断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供需曲线解题往往不仅需要政治学科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数学常识和语文阅读能力。此道高考题很好的体现了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从关键能力来说也考查了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应用知识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从图形可以判断是正比关系,是同方向变化。但从文字审题来说此题却打破常规,平时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在没有特意说明的情况下横轴是因变量,纵轴是自变量,这以数学表达是恰恰相反的,而这一道题却又以数学角度分析,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在解答此题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不能急于从定势思维看问题,要认真审题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在“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解题技巧基础上结合选项A汽车价格与需求量是反比关系,选项B物价总水平与货币实际购买力是反比关系,选项C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是反比关系,很容易就得出此题应选D。
二、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是指通过图形的正反比关系等先判断出题考查得到重点是需求还是供给,在次基础上明确不管供给量还是需求量增加图形都应该向右移动,减少都向左移动。此高考题是创新试题,以坐标图为材料信息判断选项,而不是以题干材料判断选择坐标图,在一定程度上不是降低难度而是增加了难度,但又克服了坐标图题考数学素养的不正常现象。此题的关键是审题和审图,审题划出关键词或者核心词,审图明确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此道题从审题中的关键词就是“单价连续6年下滑”就是明确本题价格是下降的,如果选项中有导致价格上涨的就可以排除,所以就可以排除第四选项,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会使快递价格上涨,且并不增加服务供给量;从审图中明确可以看出是供给曲线,并且是向右移动,这样就可以用解题方法“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来确定是供给增加并且图形没有涉及需求。
例3: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这道题同样用解题技巧:“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就很容易得出答案,首先就是材料逻辑,“人们都认为写得好”就是本题的核心词,就意味着需求增加,增加就是向右移,所以排除需求曲线不变或者向左移动的图形,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要有生活逻辑,就是此题第二个核心词“贵”意味着价格比以前涨了,结合材料逻辑和生活逻辑就可以排除A、C和D。
三、双移幅度比,比比明关系
例子4: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发业界对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对于这种担忧的产生,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正确的是
“双移幅度比,比比明关系”就是指题中出现反应的是供需曲线都变动,我们应该对比供需曲线各自变化幅度的大小来辨别供需关系究竟是供给大于需求,还是需求大于供给。解答本题首先是材料逻辑“铁矿石需求”“矿产企业不断增产”“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然后用知识逻辑,需要增加引起供给增加,增加都向右移动,根据解题技巧排除曲线不变或者向左移动的选项,排除选项B和C;接着用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去理解关键词“价格战的担忧”企业担忧价格跌还是涨就可以明确思路因需求增加引起供给盲目增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这样供需关系就明确了,答案也就明确了。
四、外因平行移,内因本线移
例子5: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外因平行移,内因本线移”是指由价格引起供需变动的图形移动是在本线移动,由价格外(政府、质量问题、气候等等)引起供需变动的图形移动是平行移动。用数学的角度价格变化引起供给变或需求变就意味着(x,y)两个参数都变,所以是本线移动,价格外引起供给变化或者需求变化就意味着(x,y)一个参数变所以是平行移动。解答次高考题的关键就是找出内因还是外因,抓住本题材料的关键词“政府”、“企业生产”、“实施补贴”,就可以结合材料逻辑、知识殴和生活逻辑明确是外因(国家)引起供给增加变动,因此是平行向右移动,A 适合题意,B 是错误的;C、D 是价格变化的影响,不符合要求,排除,这样解题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五、替代成正向,互补成反向
例子6: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替代成正向,互补成反向”是指在考查相关商品关系中商品甲价格变动引起商品乙需求变化的一种解题技巧,如果商品甲和商品乙是替代关系那么甲价格和乙需求成正方向变动,如果商品甲和商品乙是互补关系那么甲价格和乙需求成反方向变动。此高考题很好的体现了岁学生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解答此题必须结合什么的解题技巧。解题此题的材料逻辑是抓住关键词“互补”和“甲的价格下降”,就可以根据解题逻辑“互补成反向”推出乙需求增加,再结合前面的“增右减左移”和“外因平行移”解题逻辑就很容易得出答案选C。
例子7: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①③ B,②④?C.②⑤?D.④⑥
此题对比例6增加了思维难度,但是在基于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应用解题技巧是能很快得出答案的,此题的关键词是“相关商品”和“甲的价格上升”,这两个关键词就明确的甲乙丙三者是替代关系或者互补关系,同时结合“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的技巧从图形可以判断乙需求量在减少,丙需求量在增加,又因为甲价格上升这样就可以应用“替代成正向,互补成反向”明确甲和乙是反方向所以是互补关系,甲和丙是同方向,所以是替代关系。这样就高效率的得出选A。
六、平坦是高档,陡峭是必需
例子8: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图1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平坦是高档,陡峭是必需”是指以图形考查需求弹性理论时,通过判断线条倾斜度来判断是生活必需品还是高档耐用品的一种解题技巧,线条较平坦的是高档耐用品,较为陡峭的是必需品,其实质是同样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幅度的不同,幅度变化大的是高档耐用品,幅度变化小的是生活必需品。此题的核心是“粮食”和“需求量”,从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可以判断是考查需求曲线因此可以排除选项C和D。同时粮食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再结合技巧“平坦是高档,陡峭是必需”得出粮食用线条表示应该是较为陡峭的,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例子9: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表示需求)
此高考题通过数学思维考查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所带来的不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很好体了现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如果能应用好解题技巧同样很快能得出答案。此题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是因为价格变动对老客户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其需求弹性也较小,所以其需求曲线倾斜较陡峭;但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较低,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对新客户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其需求弹性较大,所以其需求曲线倾斜较平坦。因此,老客户的需求曲线倾斜较陡峭,新客户的需求曲线倾斜较平坦,所以C正确。
供需曲线类选择题主要由函数坐标系、文字信息构成,主要考查某一经济数据的变化对相关经济数据所产生的影响。此类试题中常见的曲线主要有:需求曲线、供给曲线、需求弹性曲线、均衡价格曲线、复合变动曲线等,在基于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解答此类选择题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看清自因量,判断正反比;明确供需线,增右减左移;双移幅度比,比比明关系;外因平行移,内因本线移;替代成正向,互补成反向;平坦是高档,陡峭是必需的系统的解题思路对提高学生应对此类题型的选择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