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婵玉
武汉市永丰中学 430051
【摘要】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谓人本意识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回归人本意识,回归最初的自己,深刻体会生命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关键词】美术、生命成长、教学评价
【前言】美术作为一项学科,目前在整个学习阶段加以应用,但是目前随着各种学科的发展,打开了人们观察世界的大门,美术学科作为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各个创作也逐步发展。我们祖国各个民族的艺术竞相发展,涌现出了很多艺术作品。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要用合理的方法去指引学生,打开思想的大门,提高对于美术教学的积极参与性。本文主要基于当前美术课程的规划上引导学生回归人本意识,促进生命成长,感受生命的力量。
一、评教学目标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要学会尊重生命。回归人本意识,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及其价值。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它需要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当前学生的状况去安排作业,让学生对周围事物加以联想和探索,为创作和表达做下了前提铺垫。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对于学生目前的压抑思维局面有一个突破,让学生对于美感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知,进而带来知识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一个转变思维的作用,其独创的逆向思维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评教学内容和结构
1、教师对美术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课标和教材内容相符合。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等。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又具有超越性;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生命个体是独特的,又是多姿多彩的;是不可重复的,又是不断创造、不断发展的。生命的有限性、脆弱性、不可重复性,显示生命的来之不易、极其可贵,教育学生对生命有敬畏感,充满崇高感、神圣感。
3、注意美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注重人本意识教育,即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
4、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启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生命教育是一种体验型的教育,每位学生都在亲身经历着生命的成长过程,让他们感受生命,尊重生命。
2、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使得学生深刻了解到生命成长的意义,正确认识生命。体会生命是个体的是独特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提供机会让他们进行分享与交流,多于别的同学交流沟通。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思想倾向表现手法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
4、重视学法指导。
四、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五、评教学效果
1、学生在学习中创造生命美。通过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努力创造展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的理解。
2、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基本技能训练效果。
4、课堂教与学气氛的优化程度。
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论雕塑、油画、国画等各种艺术作品时,首先让他们静静地花几分钟时间来解读这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看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的内容,找到作品表达的情感,再引导学生在欣赏后交流感情,在互相评价中相互补充。通过讨论和欣赏,学生可以发现美,欣赏美,以激情和美追求真理,实现生命之美,认识生命的价值,唤起对生命的热爱。通过自我欣赏与探索、交流与评价、教师指导的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勤劳的美丽与人生的沧桑,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震惊与深思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齐学红:《教育的出发点: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教育评论》2000第5期。
2、《美术向导》2010/3·N·145·61页《水墨元素的动态变化转变与应用》,作者:北京教育学院―朱海燕。3、2001、2002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