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时学校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效果的好坏在很多时候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效并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教学实践等总结出四方面合理兼顾体育课堂有效性与趣味性:符合身心特点的设计,情景模式的有效融入,课内外的有效结合,驱动耐久稳定的内需。希望通过笔者的总结能够为体育课堂中两者兼顾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合理兼顾 有效性与趣味性 体育课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坚持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等课程理念。从《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对体育课堂的多元化要求,因此,笔者推断单纯的强调有效性或者趣味性的课堂在未来可能会慢慢从历史舞台淡化。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发现,目前对于课堂有效性与趣味性单独一个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查不到两者合二为一的研究,探索合理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推动意义。笔者想从这个立脚点进行一系列研究,初步探索并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1、符合身心特点的设计
教师是课堂的“指引者”。因此,根据年龄结构、生理结构等不同设计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教学设计是第一要素。笔者所在学校学段是小学,小学跨度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三个阶段,每个水平阶段的学生认知、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有差别,因此,根据不同身心特点来设计课堂必然会事半功倍。比如:篮球项目,水平一学生最主要是培养基本球感和参与球类活动的兴趣,例如趣味耍球、趣味抛接球、原地拍球、转体接球等;水平二则需要在水平一基础上更进一步: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传接球等;水平三则开始进行基本的理论讲解和简单的实战对抗。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层级递进。
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应该弄清各个阶段核心差别,设计适合不同水平孩子的内容或者情境对于兼顾课堂有效性和趣味性的意义非凡,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有一定差别,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独有特点进行构思。这样的课堂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向上作用。因此,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后续趣味与有效持续的前提保障。
2、情境模式的有效融入
经过多年在体育课堂上的实践和研究发现要让孩子快速融入到课堂当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创设情境模式。目前创设情境模式已经是广大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笔者所在学校教育校本课程模块中有一大特色:教育戏剧。教育戏剧就是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者社会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运用戏剧手法对参与者进行教育,它是以教育为目的[ 王欣.教育戏剧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2017(首届)南京教育戏剧研讨会报告[J].戏剧之家,2017(13).]。
教育戏剧向原有单一的情境模式中融入更多元素,让其更加充实和多元化。近几年在上海等地区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各地一直有很多的联盟校不断参与其中。我国教育戏剧比较发达的省份是台湾和香港地区,本土发展虽然起步晚,但是现在也在飞速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就是本土教育戏剧融入学校校本课程当中众多基地里面的一员,未来会辐射到其他更多地区和学校。
在一定的情境模式下进行情景创设,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角色,角色扮演能让孩子很容易入情、入境然后入学。比如最近笔者所在学校有一堂二年级区级室内公开课(拓展:彩虹圈),教师就把课堂搬上舞台,结合二年级语文当中的一首诗《登鹳鹊楼》演变到《登彩虹楼》,并巧妙的运用信息科技,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每个孩子都充满激情地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并且都完成了这堂课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通过心率的跟踪测量和观察发现学生的运动量并不比在室外小,扎实的兼顾到了课堂有效性与趣味性。所以,教育戏剧元素有效融入到体育课堂当中,创设情境模式,学生注意力就很容易走进课堂,感情也很快投入情境当中,那么有效性就顺其自然达到一定高度,这样的模式适合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值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具有普遍适用性。
3、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有效性和趣味性需要一定的衔接和不断延续也能让学生在某些体育理念或锻炼项目上真正获益。试问一节体育课上老师针对某个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达到了一定成效就真的做到位了吗?答案是肯定没有!比如说:笔者所在学校足球项目从一年级就开始进入课堂。起初,老师们都只是单纯的在每节足球课上设计各种足球游戏,传授各种基本技术等等,学生也都很感兴趣的参与其中,但是长时间下来发现爱好这项运动的孩子在慢慢减少,最后通过调研发现,原因就是缺少与课外有效结合。近几年,班班足球赛是每个学期必须进行的常规项目,课外训练不仅仅针对竞技,还有很多爱好足球的孩子参与其中,专业队邀请赛,校内刊物和各个版面定期对足球进行宣传,外教进课堂等等,在课内外有效结合下爱好足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因此,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对于促进体育课堂有效性和趣味性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驱动耐久稳定的内需
笔者认为仅仅只是让学生提起一时兴趣然后达到一定有效性远远不够。只有兴趣的维持才能够保证两者良性循环,让学生内心深处稳定需要,才会促使自我主动去坚持和发展自身所喜欢和亲近的某一项或若干运动。例如教师在“跑”这一主题下,把这学期或者这学年“跑”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相关联的整体,每一个关于“跑”的课时密切联系:比如以“辛巴成长记”为主线,小狮子幼年时被各种追击,为了练就本领和不同动物朋友各种游戏和比赛、青年时遭到各种挑战、成为草原之王守护疆土等等。这样整体的背景创设下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跑”的内容,在一系列紧密联系的情境中使学生兴趣得以维持,参与度又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通过新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理念让学生在维持运动兴趣的基础上不断促使其心理、生理、意识等方面适应并且认可这项运动给自身所带来的积极效果,长此以往,喜欢跑步这项健康有氧运动的人自然而然也会越来越多。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在体育课当中促使学生自身驱动耐久和稳定的内需是这种意识和习惯养成的前提。在平时课堂当中不断通过趣味性驱动有效性,有效性也会不断驱动并加强兴趣的浓度,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达到稳定的内部需要,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欣.教育戏剧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2017(首届)南京教育戏剧研讨会报告[J].戏剧之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