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解、创造思考与情意教学理论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下)   作者:潘仕进
[导读] 案例名称: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振兴中华来者可追
        潘仕进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211100

        案例名称: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振兴中华来者可追
        教学意义: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问题越来越为教育者们所重视。《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指出,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性意义,核心素养下学生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确定自身的位置。因此,想要开展满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高水平的历史教学,需要以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为旨,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更新的背景下,历史理解、创造思考与情意教学成为如今教学发展的三个新的突破口。历史理解强调学生具备多元理解、历史观点、因果关系、历史变迁等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历史分析;创造思考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倡导学生针对历史知识形成自身的思考与理解;情意教学则强调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性维度,历史教学以情感为引,注重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家国情怀与历史关切的思维的形成。本案例选取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部分,以“火烧圆明园”为本课的切入点,对于历史理解、创造思考与情意教学理论进行实践研究与探讨。
        
        教学目标:以“火烧圆明园”为切入点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历史理解、创造思考与情意教学的教学方式之下进行学习,形成一定的历史理解与历史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准备:课程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过程
        设计目的:以视频资料吸引学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满腔热血。
        教学开展:我首先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资料引入课程。1856年,英法联军侵略者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闯进圆明园抢占掠夺,无数珍贵的文物与珍藏被付之一炬,原本富裕辉煌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战争过后徒留一地的断壁残垣。之后,我又向学生们播放了清政府与英国签约《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等的资料。
        教师:有同学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看完视频的感受吗?
        学生:圆明园本应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珍宝与骄傲,却在一把火中燃烧殆尽,这是我们共同的遗憾,英法联军的做法让我十分愤怒。
        学生:不仅是圆明园的损失,中国在这一次次条约中还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与主权。


        2.课本学习过程
        我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内容概括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两方面,教学重点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难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鸦片战争的继续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课程也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比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来对比一下,它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两个条约里面不同条目影响的是哪些方面的权益呢?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比
        教师:我们现在学习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对比上节课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学生: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了。清政府也设立了处理列强相关事务的部门。
        教师:还有一个重点是,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了。
        教师: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列强发动两次战争的时代背景相似,目的也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可被看作鸦片战争的延续。
        3.拓展阅读过程
        在沉重的心情下,我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了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共同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侵略行为的驳斥。
        4.课堂总结过程
        课堂最后,我向学生们播放了圆明园修复与保护工程的视频资料。我带领着学生们观看专家人才对修复圆明园与相关文物的资料;在中华儿女不懈的努力下,圆明园已经可以重新窥探以往的一角风华。历史的印记下,圆明园在战火中重生,如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无数中华儿女的不断奋斗,也将不为任何苦难挫折所打败,永远具有巍然耸立的勇气与力量。
        教师: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有中华儿女自己强大、只有自己站起来才能够维护自己与祖国的尊严,才能够保护好自身所珍视的事物与自己的祖国。
        学生们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逐渐热泪盈眶。
        
        教学反思: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重视高中生五大历史素养的培育,强调培养学生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形成学习和探索历史应有的家国情怀。因此,在新型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知识性教学的基础之上,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向,推动知识教学与素质教学携手并进。历史理解、创造思考与情意教学理论下,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将抽象化的历史知识变为形象生动的历史解释,推动历史课堂情感性教学的实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对于历史知识达到情感共鸣、获得情感认识。由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更为深刻。这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身教学思想,不断学习新型教学方法,并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