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 胡元兰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胡元兰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6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我国传统民族元素的应用尝试也逐渐增多。基于此,文章从中国传统民族元素文化特征的介绍入手,分析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期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多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元素
        引言
        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情况出现,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所包含的美学元素,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无疑是具有重大参考与借鉴意义的,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更多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能使现在建筑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美学形式。
        1对于建筑空间的概述
        既美观又实用,是如今对于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人们的审美也逐渐有了变化。节俭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建筑空间设计中实用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追求空间的最大化利用,避免不必要的空间浪费。而人们对于美观的要求,是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期望,对于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追求。建筑空间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因为设计师在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时拥有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和理念。建筑空间的组成部分是固定的,其组成部分就包括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以及自身可塑性空间。外观和整体布局即为建筑空间中的外部空间,而设计出与建筑内部相适应的结构则属于内部空间设计的范畴,而自身可塑性空间与其字面含义相似,就是对空间元素进行搭配,是空间能够呈现视觉冲击的效果。当对建筑空间进行分析时,则可将建筑空间分为客观形状与主观概念。例如在进行进入空间设计时,设计师将会在对厨房的大小有所了解后再对厨具进行选择,同时,设计师还会结合空间的采光状况,对空间的布局进行调整。当前建筑行业对于建筑设计师有一定的要求,建筑师要学会通过合理地利用空间,使空间实用化,通过对各种元素的运用,达到美化空间的效果。
        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
        2.1斗拱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当中的经典元素,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斗拱的制作十分精巧,结构独特,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斗拱的主要作用在于承上启下,起到一个传递荷载的作用。除此之外,斗拱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其通过向外层层出挑从而使中国传统建筑出檐深远,营造出诗经里“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动态美学效果。何镜堂先生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将中国传统的斗拱抽象,成就了“非传统的利用传统”的经典案例。张锦秋先生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其代表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上海世园会的长安塔,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2门窗设计
        门窗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设计的重点与关键。要求设计师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门窗设计。传统建筑门窗设计是古代建筑师智慧的结晶,设计成果显著,而这些都是我们现代设计师可以效仿的。传统门窗设计大多是木质结构的,因此我们要重点观察不同部分之间的间架结构。门窗与屋顶和斗拱一样,都为建筑提供必备的实际功能,但门窗还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门窗外形的美感,古人通常会在门窗设计中刻意给门窗表面雕刻图案,如山、花、鸟等元素。
        2.3光影元素的运用
        设计人员若能够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光影元素进行合理的运用,便能够使建筑在光影元素的应用下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虽然光影元素是依托于建筑结构而得到的元素,但它优化建筑设计的效果是不可否认的。

光影元素的形状与光照的角度有联系,当建筑受到不同方向的光照时,将会产生多样的光影,样的光影使得建筑的结构感和层次感得以突出,同时这类光影在建筑上不同的布设,将要会使建筑给予变化多样的感受,彰显出建筑的特殊。设计师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光元素的特征,使建筑的视觉冲击得到强化,实现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使建筑风格多变,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积极、稳住、活泼等风格的要求,使建筑的效果更加趋向于理想化,使空间环境更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通过对光影的利用,使得建筑空间变得更加沉稳,更加适宜居住。
        2.4色彩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色彩往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当人们提及到中国的宫殿时,首先想到的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红色的宫墙以及汉白玉铺砌的台阶。当人们提起江南水乡时,总让人联想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色彩的搭配对于建筑设计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黄色是代表最高等级皇家所用的,平民百姓的家宅是严禁使用的。现代建筑设计虽然不像中国古代那样在使用色彩方面区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仍然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来运用。何镜堂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采用中国皇家宫殿围墙所用的中国红作为基本色调,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在色彩搭配上则以江南民居的灰白作为基本色调,外墙采用中国传统的白色抹灰,线脚采用灰砖收口。不同建筑师根据自己设计的不同类型建筑,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不同的色彩语言体系。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在现代建筑中演绎出不同的华彩乐章。
        2.5传统坡屋顶效果图
        传统坡屋顶无疑是中国传统建筑较具代表性的符号,其在美学和结构设计上的变化使建筑师能够沉溺于其风格上的关注,将屋顶转化为气候保护的元素,转化为一种赋予标志的特征,这也是其延续至今的缘由。该设计将大小不同的坡屋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条连续起伏的折线屋面,运用传统的建筑符号创新性的实现了另外一种组合的可能,将传统坡屋顶在现代建筑中的价值进一步展现出来。
        2.6夯土墙
        据最新考古证实,我国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用夯土修筑城墙。北宋时期,中国的夯土版筑技术继续发展,北宋匠作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系统介绍了夯土版筑技术的工程做法,中国的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版筑夯土墙以木板做模,内填黏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而成。中国当代建筑师张永和与王澍等一批知名建筑师一直致力于夯土建筑的研究,经过改良的现代夯土墙已经克服了传统夯土墙强度低和耐久性差,遇到大雨和洪水容易坍塌丧失功能的缺点。张永和作为中国实验建筑的领军人物,在水关长城下二分宅的营造过程中,就成功的引入了改良版的夯土墙技术。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里成立了夯土建筑实验室,专门研究夯土建筑,其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设计的水岸山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夯土建筑。夯土建筑绿色环保,亲近自然,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如今已经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的施工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建筑作为生活基础设施之一,在功能上有了更多的发展,促使现代社会生活、生产更为便利。与此同时,建筑在美观上的要求有所提升,社会也对建筑有了更多特色化要求。文章对现代建筑设计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应用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熊璇.民族美学元素在品牌推广中的应用:以广西本土品牌设计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6):91-95.
        [2]周雨烟.江西婺源传统建筑特色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
        [3]杨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艺术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