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实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的城乡规划不仅要注重规划后的经济效应,还要考虑规划后的生态效应。生态建筑实质上可以满足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谓的生态建筑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建造中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保障生态平衡。将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上进行应用,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有限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应用
引言
当前社会资源存在紧缺,诸如雾霾、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更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危险,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一些国家的国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加上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都让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日渐剧烈,要想促使城市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其关键之处就是全面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做好生态理念的不断渗透和应用。
1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的问题
首先是意识问题。目前,一些区域的城乡规划虽然明确规定要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但由于部分的建筑设计人员对生态设计不够重视,在实践中对生态设计学习力低下,导致设计时不注重考查生态环境,降低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有甚者,一些设计人员因为缺乏生态设计的理念,在城乡规划中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布局和规划,导致生态建筑设计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这些意识问题,不仅会阻碍城乡规划的进程,还会大大地降低规划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其次是现代化程度不高。近些年,在世界各国经济深度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这就表明现阶段的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例如,可以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准确地对建筑的资源消耗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比如,可以使用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建筑的选址、建造、环境指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让建筑行业搭载现代化技术的风帆更快更好地发展。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现代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上的使用并不是很多,导致生态建筑的设计难以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建筑行业的现代化程度与其他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差别比较大。
2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提高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匹配度
设计的实践结果是检验设计理论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惟一标准。要提高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设计之前、设计之时都需要对设计中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生态建筑设计也是如此。许多建筑设计的理论看起来是相当完美的,但在应用中却不能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性,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不足所致。要提高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匹配度,需要做到以下2点。1)在设计中,要结合建筑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考察生态环境时要具体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等对区域建筑的影响以及建设施工过程的施工活动对这些资源的影响,在设计上减少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同时,要注重考察该区域的生物资源和能源的分布状况,避免建造中生物物种受到迫害、避免因开采不当使能源遭到损害。2)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在材料的选择上都要注重是否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优化整体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注重对项目整体建设方案集中优化,明确方案设计重点,确保项目建设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要保障设计人员对各项专业技术以及多项理论知识深入学习。要注重整合科学化的造价控制技术、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选取专业化施工技术,为提高项目施工效率奠定基础。要注重整合财会管理技术应用,用于建筑项目财会审核能力强化,保障项目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成本控制能满足规范化要求。要注重对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各类材料堆放与存储位置合理分析。例如在优化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方案过程中,注重对材料购置合理划分,做好进场材料规范化堆放管理。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设计部门要注重综合分析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以及施工效率等诸多影响要素,这样能设计出更为规范化的建筑施工方案。
2.3生态平衡理念
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多个方面的原则,其中促使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得到维系与保持是其基本原则。在该原则中明确提出,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关于有关评价标准方面,不可以将经济效益做为单一标准,而是在开展生态平衡建设活动的前提下,对能耗与污染比较高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降低,实现碳排放量的缩减,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在开展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所属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条件,还可以作出系统的考量,认真开展空间规划工作,促使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得到提升,利用适宜的空间形态,促使其能够与原本的生态环境相适应,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2.4绿色建筑双零化发展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2015年我国领导人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3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零碳建筑以“零碳排放”为极致目标,真正实现具有一定难度,其概念的提出对地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零碳排放实现的策略应贯穿于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1)规划设计阶段:绿色设计、优选建材、因地制宜;(2)工厂化生产阶段:绿色生产、低碳生产、高效能源供给;(3)建造施工阶段:绿色施工、工业化建造、信息化管理;(4)使用维护阶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强化节能减排意识;(5)拆除清理阶段: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废旧建材和部品部件回收利用率。
2.5通过节能和环保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本项目中节能设计开展时,需要对地区夏季隔热这一因素加以考虑,太阳辐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消耗,而引发夏季室内过热主要原因就是太阳辐射通过窗进入的热量。此外,还应该对自然通风条件下建筑热湿过程的双向传递加以考虑,不能以墙体及屋面等传热系数的简单降低、保温隔热材料厚度增加等方式来达到能耗节约目的,因此为确保外墙节能性能得以有效提升,可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及墙面大面积开窗方面进行减少。太阳辐射强烈是地区夏季的主要特征,此时要降低照到墙面的太阳辐射,将墙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行减少,促进墙体隔热性能逐步提高。
结语
建筑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项目的建筑设计环节,应在城市、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加以充分考虑,同时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基于设计创新并整合理念,进而保障绿色建筑理念能够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城市、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鸣.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节能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20(14):102-103.
[2]李硕.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思考[J].建材与装饰,2020(1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