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在近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的肥料应用到了土壤中,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农业生产中存在偏施肥等不合理施肥现象,导致肥料浪费,土壤养分不均衡。化肥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供肥容量方面作用显著,但容易导致土壤酸化。本文主要对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影响
引言
近年来,可用于补给中量元素的硫酸铵、过磷酸钙等肥料,逐渐被尿素、磷酸铵等大量元素含量高的肥料所取代,而高浓度大量元素肥料的大范围推广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对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消耗。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不足,导致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仅依靠残花、落叶等自然物质归还这种原始的、低水平的物质循环体系。使得土壤的活性降低,产生了一系列的土壤耕地的问题,也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土壤耕地的问题
首先是土壤板结,越种越板。1.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2.长期过量偏施化肥。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3.镇压、翻耕、浇水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其次是土壤酸化,越种越酸。1.降水或浇水量大而集中。2.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目前多数化肥属酸性肥料。(二)危害症状1.土壤酸化以后,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种群数量就会增多,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会大幅减少,从而增加根部病害的发病率。2.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被破坏以后,土壤的团粒结构相应地被破坏。3.土壤养分一般在中性或偏酸性的土壤中吸收率最高。当pH显著升高或降低时,土壤养分的吸收率就会下降。4.根结线虫喜酸性土壤环境。当土壤变酸以后,根结线虫的数量就会变多,从而引起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2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2.1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各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收获后和播种前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值也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各土层均呈现施用钾肥的处理(NK、PK、NPK、M、M+NPK)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其影响表现为M+NPK>NPK>PK>NK>M,不施钾肥的处理(NP、CK)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收获后小于播种前。
2.2不同肥料配施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以马铃薯为例,肥料配施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其中M+NPK处理产量最高,达3.69kg/m2,显著高于CK处理的,比CK处理增产1.23kg/m2,其次是NPK、M、NP处理,依次比CK处理的增产1.10、1.00、0.69kg/m2;各施肥处理均可提高马铃薯的平均单薯质量,除NK、PK处理外,其他各施肥处理与CK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3土壤肥料的有效应用
3.1生物炭对于土壤的作用
在生物炭的研究使用过程中,有一些观点表明,生物炭会引起土壤有机质的损失,但是通过实际试验表明,生物炭的应用所造成的有机质损失远远低于绿肥,而且生物炭相对于绿肥而言有着更好的稳定性。秸秆或者绿肥在实际的施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销耗过快,在6-9年间土壤的腐殖质转化率极低,但是生物炭的表现稳定,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更加高效的提供了土壤所需的有机材料,虽然生物炭与有机质或者腐殖质的成分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有机质和腐殖质的肥力作用,生物炭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土壤进行分段调节,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免耕处理,而且生物炭的使用和操作相对复杂一些,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密切观察,避免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对土壤的破坏。例如上海的土壤特性就需要格外注意,上海的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壤理化性状、肥力较差,大量的金属元素在其中沉积,受污染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受施入土壤中的固体物质影响。在土壤的理化性方面,生物炭对于土壤疏通作用十分明显,提高了农业产量和质量,并且影响到微生物的存在,帮助微生物提高了土壤的软化性。土壤本身的多样性给生物炭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土壤的酸性和在土壤工作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和作用,生物炭与土壤肥料因为矿物质含量的影响,两者差异较大,这也是现在的科研人员工作的方向,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缩短两者的差异性,并且让生物炭能够在农业中取得更大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只着眼于生物炭的作用,对于农家肥也要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对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3.2肥料氮和磷的利用率
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为30%~3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氮肥因受到硝化-反硝化、挥发、淋溶、土壤固定以及土壤表面径流等作用的影响,氮素损失高达50%以上,其中氨的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氮肥的损失以及低效使用,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潜力,还会带来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势在必行。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①施用腐殖酸肥料、包膜尿素、磷酸镁铵、稳定性肥料;②尿素深施;③在作物生长季内少量多次施肥,但施肥总量不变;④采用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或滴灌方式施肥。磷肥因受淋溶、元素间拮抗、土壤固定以及土壤表面径流等作用的影响,利用率不高,一般为10%~25%。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可与土壤中的钙、铁等元素形成难溶于水、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酸盐,成为土壤环境污染物;也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磷肥利用率:①施用磷酸镁铵、聚磷酸铵等具有缓释性质的磷肥;②在作物生长季内少量多次施肥,但施肥总量不变;③采用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或滴灌方式施肥;④土壤施用解磷细菌(生物肥料),使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和有机磷在解磷细菌作用下溶解成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酸盐;⑤将磷肥与活化剂(如腐殖酸、生物炭等)混合施用,减少土壤中钙等金属离子对磷的固定。聚磷酸铵不仅具有缓释性质,而且对土壤中的铁、铜等营养元素具有较好的络合能力,可减轻磷与铁、铜等营养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提高铁、铜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今后需要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为对象,研究氮素损失途径、阻控机理与增效途径,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的机制,钾、硼、锌素与氮和磷的协同增效机理,畜禽有机肥施用下氮和磷的减施机理,秸秆还田下肥料氮和磷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肥料与植物养分供需耦合机制、有机-无机-生物肥料协同增效机理,研制系列新型增效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性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产品。
结语
作物种植面积有限,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有效的措施,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对土壤、大气、水体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以期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勾芒芒,屈忠义.生物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005):1-5.
[2]罗德花.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J].农家参谋,2018,579(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