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胜民
[导读] 摘要:机动车排气污染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下,排气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
        摘要:机动车排气污染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下,排气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只有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才能够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应该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原因及污染形式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通过分析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危害,探索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方法
        1 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与危害
        在机动车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凭借大气的自净能力大气能够化解机动车排出的尾气。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数量日益增多,其排放的尾气已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机动车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其尾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铅化物、氮氧化合物、多环芳烃及烟尘微粒等等。
        1.1光化学烟雾
        机动车尾气造成的最大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会形成臭氧,然后与大气中的其他成分相结合产生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主要有:刺激人的眼睛,出现红眼病;刺激鼻、气管、肺部和咽部,造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另外,光化学烟雾还会造成树木枯死,农作物产量下降,大气可见度降低,不利于人们的安全出行。
        1.2 一氧化碳及危害
        在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量最大的是一氧化碳,其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肺泡,被血液所吸收,然后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液的承氧能力下降,供氧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最终出现头痛,甚至会造成窒息死亡。
        1.3氮氧化合物及危害
        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少,但其毒性很高,是含硫氧化物的三倍。氮氧化合物进行肺泡后,会形成硝酸和亚硝酸,严重刺激组织,使肺毛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最后导致肺气肿。此外,亚硝酸盐和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
        1.4碳氢化合物及危害
        机动车尾气会产生两百多种碳氢化合物,其中 C 2 H 4 在大气中的浓度高达 0.5ppm 时,会致使某些植物无法正常发育。
        1.5多环芳烃及危害
        机动车尾气中还含有 32 种多环芳烃,其中有 3,4-苯并芘等致癌物。当苯并芘在空气中含量达到 0.012ug/m 3 时,会导致人类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
        1.6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及危害
        机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造成肺组织功能降低。另外,过高的二氧化硫会和雨水一起形成酸雨。
        1.7 铅化合物及危害
        机动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并迅速进入骨骼和牙齿中,阻碍血红素的合成,干扰红细胞,产生贫血。同时还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受损,甚至损害脑细胞,导致脑损伤。
        2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建议
        2.1加强机动车尾气的净化
        为了促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机动车尾气进行净化,避免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对空气产生的污染。尾气净化能够实现有毒气体到无毒气体的转化,汽车尾气净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汽车尾气的方式,比如三效催化剂的应用。对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三效催化净化器能够利用滤芯中的钯和铂等元素进行氧化还原,使有毒物质转换为无毒物质,实现尾气净化的功能。

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装置中安装三效催化净化器,能够实现一氧化碳等气体活性的增加,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碳氢化合物会转换为对空气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也会在氧化还原作用下成为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则转换为氧气和氮气。加强机动车尾气的净化,能够有效降低尾气的污染程度,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降低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2.2完善法律法规系统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对排放量大、污染高的机动车进行建档,当机动车到了使用年限之后,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报废标准执行,不得继续使用。如果新车的排放标准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则不予登记上牌。国家应当加快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相关研究单位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从而加快节能车、新能源汽车、排放量小的车进入到市场。配合有效的市场指导与引导机制,提升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汽车在市场上的份额。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控制油品质量,制定出更为严格的油品标准,同时对路检、抽检以及跟踪处理机制作出进一步的完善,有效加强行政约束措施,建立遥控检测系统,从而实现对于高污染车辆的实时监控。
        2.3制定一个汽车排放的标准,减少新增加的排放量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展限号的工作,许多城市可以效仿这种方式,限制机动车的使用数量。国家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联合各地区落实监管,严格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数量控制在一个规定的标准以内。这样可以推动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增加清洁燃料的使用次数。对于人数较多的一些公司或者企业,应该规定达到多少人数就必须由公司进行公车接送,以免员工都自行使用机动车上下班加剧了交通压力,并且增加了尾气排放量。政府还可以规定一个固定的地区建设几个检测空气中尾气污染物质的监测站,监测站每天在汽车出行高峰时期对分期排放量进行检测,在一定的时间内绘制出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折线图,分析尾气排放量到达规定的标准没有。对于排放了过量尾气的地区和尾气排放到达标准的地区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地区努力达到标准的积极性。
        2.4区域联防联控
        机动车属于移动污染源,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联防联控政策,一个区域内共同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比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可以建立机动车路检执法信息、筛查的超标车辆信息、车辆维修治理信息、新车环保达标检查信息等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建立油品监管、黑加油站点联合治理政策。通过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使超标车辆一地违法,多地受限;使一地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的新车,多地无法销售;使黑加油站点没有生存空间。
        2.5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
        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互联互通的机动车排放监管信息化平台。涵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在线监管、机动车维修机构三级联网、路检执法信息全国共享、遥感检测三级联网、新车环保信息公开全国通查等。通过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机动车污染防治全国联防联控的机制。从省级层面,天津市建立生态环境、公安、市场、交通、商务等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将机动车相关的监管信息实时共享,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进一步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要加强机动车尾气的防治。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一方面,城市应该加强管理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采用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做好尾气防治工作。从而实现机动车尾气的防治,改善环境问题,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超凡.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及治理措施探究[J].时代汽车,2019(11):19-20.
        [2]印红玲,洪华生,王新红等.厦门市大气中机动车尾气的烃类污染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26(3):112-118.
        [3]贺圣中.淄博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8):100-101.
        [4]毛媛.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张静.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控制分析[J].大众科技,2010,(4):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